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感慨 写在新华社陈小波佛山讲座之后

2012-3-18 14:36| 发布者:zhcvl| 查看:4201| 评论:0|原作者:袁夏

摘要:如果说要请小波来做摄影讲座,那是早就可以做到的。一直认为只是讲摄影实在不忍惊动百忙中的老师。小波忙到无以复加,自己找的事,业界评选,编书,策展,无数无数做不完的事。夜深人静之时,每每站在她仅仅向家人亲 ...
如果说要请小波来做摄影讲座,那是早就可以做到的。一直认为只是讲摄影实在不忍惊动百忙中的老师。小波忙到无以复加,自己找的事,业界评选,编书,策展,无数无数做不完的事。夜深人静之时,每每站在她仅仅向家人亲朋开放的博客窗外,看她付案沉浸工作,实在不忍打扰。直到年后收到老师寄给我的《女儿,我无法停止爱你》那本小书,我通宵读完,部分章节曾经在老师博客上读过的。第一时间是想买100本送人,第二就是尽快搬老师来讲课,三八节最好。
 
忍不住向小波老师发出邀请,就没想过会不成功。师生多年,几乎从不麻烦她,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必须爱她的时间,常常我连短信也不多发怕打扰她。但是,我想,如我这般热烈而真挚的邀请,恐怕什么人都不忍让我落空。一如2010年5月如斯这般邀请百忙中的鲍昆老师,在珠江三角洲一讲也是五场。因为,我不是为自己去邀请他们来讲座。当一个人不是为自己做某事,她的身上便会披满感染人的光华。
还有一点,绝对不是点对点讲摄影的。
事实上,我被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情的勇气与信心折服。一直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与老师对话的,尤其小波这座摄影界的高峰,访谈过无数人也被无数人访谈过,如果怯于用外在事业成就衡量我们间遥远的距离,无疑,我在海平面,老师屹立在高原。
是什么让一个人跨越这中间无形的距离。是心。我的心知道,我能比任何人更能了解小波,而且我明白地知道我想让小波给人们分享什么。这一点,便是我全部的自信。
我感兴趣的是小波事业成就背后的生命成就,也是我希望我身边无数生命聆听的,远不仅仅是摄影,远不仅仅是仰望小波的成就。
 
小波成就在摄影,而摄影只是小波生命中的小部分,她用三分外观,看工作,而用七分成就修为人生。我们总是看见一树花开,而不去看什么样的树开的,如何开得如此绚烂。我希望,带着人们去看看一个优秀的人根源上的生命状态。
第一回正式访谈人,面对的就是小波这座“高山”。我深知老师为我而来,更不敢疏忽。希望将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我要替大家来剥开“她”,看看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只“陈小波”牌的生命果实的。
于是,为准备讲座,也为更好地了解我的老师,我几乎再次翻遍小波所有博客,将所有的博文目录复制下来,因为时间关系选读部分我要做的这个讲座文案。(因邀请老师讲座之后正逢身心均陷入救助甘肃病重诗人窦万儒的事而无法准备讲座,临三八前最后一周才真正动手准备讲座)。虽不少文章都是以前读过的,但这回读来,读到更多东西,其实在读自己。
 
我想访谈思路是,先讲小波成就,如此密集的成就,再给大家介绍小波2008年-2011年几年的盘点与新年计划,然后呈现她某天几乎是20项的一个工作清单,如此忙碌的日子,小波老师任然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阅读,电影,话剧,音乐剧,还有一批同样有着精彩人生的朋友,最重要的还有可爱的女儿和妈妈。讲母亲的视野与胸怀对一个人生命的重大影响,以及作为母亲的每个女人如何完善自我修行以爱孩子、爱自己的名义。
然后讲阅读,给予小波生命的滋养。请朋友来读书中第二篇《关于阅读》的美文。最好的传播就是直接聆听,反响很好。正月十五被三水区图书馆聘工作委员会成员,什么话也没说,拎一篮子买不到的书,朗读了这篇《关于阅读》,让那个发证书领导讲话的贯常模式有了些清新的东西,七分钟,我说,不能缩减,文章是有脾气的,我希望让人们在这七分钟从现实纷扰与喧嚣中被“拎”出来,事实上如此,尽管我的普通话椒盐,声音不悦耳,但是我朗读的认真与投入能感染了大家将文章本身的内容传递给大家,。10岁女儿跳跳也淡定朗读了一篇《生命不是用来得瑟的》,受到佛山图书馆曲馆长表扬:“说好孩子怎么都出别人家”,孩子回家,三天一本地开始了愉悦地课外阅读,无需我再问“今天读书没”?
所以,这次也采用直接朗读方式。
 
然后由读书而到读人,小波老师的友情生活,小书赞誉的109位朋友,家人,同学、文化精英与家中阿姨保姆都在其中。
 
然后,我们再谈她的工作。暗夜结出自己的果实,想做事遍地的可做之事,勤奋是品质,认真的德行,种好自己的一一亩三分地。获得两万新华社首位“领衔编辑”,因为用五年时间访谈了新华社那些德高望重的摄影家以及他们背后的那段中国历史。这是她自己找的事而且在做这个事中,觉得获益。在很多四十岁女人愿意“混”日子的生命状态里,小波这样的人,主动而智慧地寻找自己想做能做的事,也是社会乃至这个国家需要有人做的事。能自主地选择要做的事,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能力。
这需要你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发自内心地欣赏与激励自己,你只有一种正向的力量,向前,接近你心的那个希望抵达的彼岸,你无心更无精力在乎这事是不是等组织上来叫我做,这事是不是是什么位置的人才能做。这一切都无关,重要的是你要做什么,达芬奇,毕加索,爱因斯坦,都是因为自己要做并且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非什么国家总统说爱因斯坦同志,我国的什么十年规划要做什么什么你去做,,,没有,听起来都很荒诞。
你就是你要做的事情的主体,你为多大范围的人做这件事而且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收获,决定你所做事情的高小,也就是通常的成就大小。
这是我最想告诉人们的,解放自我!解放心灵!你才可能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无论做什么事,剩下的便只是个“术”的问题了。
然后再谈小波的信仰,书里被然反复摘抄的“小波语录”便是我想放给大家看的,
最后,我希望讲座的落脚点是:
人为什么会一直前行?动力在哪里?与每个人有关。
 
这是完整的讲座架构,但是由于我心想与手书与口头表达实在些距离,尤其是第一场,心头装着五场讲座台前幕后“一万件“事,心力不济的我实在没把小波老师最耐人寻味的东西给替大家引导出来,这是我一直愧疚于心的,无论对百忙中来赴我的邀约的小波老师,还是聆听讲座的朋友们。尤其是佛山图书馆那场,那天让小波老师上午电台访谈,午饭上又让小波老师与电台朋友兴致勃勃地畅聊,下午又到我家准备星期六上午的摄影讲座影像课件(3月8日老师5点赶往北京机场匆忙间准备的一堆U盘一个没带),晚饭又与图书馆顾月她们聊,实在很累。小波老师两次在台上说身体不舒服,加上我想尝试新的讲法,结果一开始就远离了自己的思路,好不容易绕回去,这是我最不满意的一场,实在愧对小波老师愧对顾月期待愧对《南风讲坛》听众们。最好一场是最后的南海图书馆有为讲坛讲座,可惜没视频,音频刚放到网上。小波老师和我都真正放下了,几场下来,文化馆星期六上午的摄影讲座午饭后,带小波老师去看了杨和源、曾永涛老师多年公益做的”佛山巴学园“---和美书画班,然后我们赶往南海迎宾馆午休一会,所以,当晚能够恰到好处地行云流水般地将我希望被人们聆听到的用自己比较满意的方式将小波老师最精华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出来,恰到好处地穿插上帝般美妙嗓音的顾月及女儿跳跳的朗读、有为讲坛艾芹读到小书作为一个母亲的第一感触分享,在工作访谈环节穿插了摄影讲座场讲到的”什么是好照片“等等全民摄影时代人们关心的话题。
我不知道如何控制时间,还需要控制吗?面对台下无数渴求知识与德行的眼睛,除了压榨我的老师,实在不忍心说"OVER"。
我说,所写的讲座提纲早已凝固在彼时,”提纲“无疑也是一个制约我们思绪蓬勃的”框框“,小波老师几场讲座一路走来,最后这一场,分享给大家的一定会比“文化女人最后的化妆品”当初应馆方建议的这个题目更多,更丰厚。
事实,的确如此。小波老师谦虚地发来短信:虽然在佛山累的不行,但是只要有三个人听进去三句话,我也没有白去。
几场讲座,无非是想告诉追求成功的人们,先追求自生秉性的修为吧,这是仅仅靠自己就完全能做得到的,掘自己这口井吧,因为,她是属于你的。唯有强大的个体,心灵自由的个体,一个国家与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德国法国美国等等国家,便是因为有无数小波老师这样的人,使他们成今天。我们为自己努力,也是在为这个国家与民族尽力。
 
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切感觉是对的,一些人追了好几场,是不是摄影的都去听,最让我欣慰的是,一些摄记者只想听第四场摄影讲座,还准备了好些浅显的“术”层面的问题,到后来,又带着女朋友去了南海图书馆听最后一场非摄影讲座,而且说不问了,回家看书去。
看书也是个机缘的事,在此之前多少人写文章,没人看的。一个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说打印了好多小波老师的文章,还有我的,准备潜心去读书。他仅仅听了摄影一场讲座,如五雷轰顶,刹那发现了自己该做什么。
我很想说,亲爱的朋友,将你的眼睛从影像堆里挪出来,安静地去读些好文章好书,读书不是在里面找到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你看见自己,一个看见自己的人,打量自己的人,在芸芸众生马不停蹄向前奔的尘土飞扬中,一定要说什么成就的话,这便是成就。
我常常看到一个画面,一个人,苍茫天宇间,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我们一生的努力,便是去解放这个被“囚禁”的自己。你得阅读,才会明白“囚禁”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你也才会找到如何“解放”自己。
人生的顶峰是什么?是成熟。何谓成熟?认识自我,懂得珍惜。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抓紧时间去做自己喜欢而且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事情,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欢乐忧伤,细细品咋细节,静观,然后冥想,充满生命与时间中的无数丰富的细节,成就一个丰富的生命,像真正的人那样有滋味地活着,一定要说什么成就的话,人生成就才是最高的成就,其他,只是因“它”而自然而然附带来的。
读图时代,读些文字,幸福,就在让人精神开花的文字里。
感谢您阅读完全文,但愿有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