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

2014-11-21 10:22| 发布者:zhcvl| 查看:1655| 评论:1

摘要:《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在茶马古道的传奇与神秘彻底消失于青藏高原的云雾中之前,留下珍贵纪录。 内容简介   从11 世纪的宋朝年间到20 世纪50 年代,茶马古道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贸易要道, ...
《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可·山下倾力之作。在茶马古道的传奇与神秘彻底消失于青藏高原的云雾中之前,留下珍贵纪录。
 

内容简介

  从11 世纪的宋朝年间到20 世纪50 年代,茶马古道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贸易要道,因早年中原人与西藏游牧人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名。而今,这片总长约3000 公里的庞大土路网已被一段段铺上柏油供车辆通行,沿途的千年遗迹很快将不复存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可·山下追寻茶马古道多年,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在茶马古道消失在西藏的云雾中之前,留下了古道的传奇与神秘。

作者简介

  麦可· 山下(Michael Yamashita),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超过30年的资深摄影师,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亚洲研究学系,之后曾在亚洲旅游、生活7年,能说流利的日语,曾居住在日本、曼谷和新加坡。
  麦可· 山下的作品曾获得过许多专业奖项,以关注亚洲地貌与传奇的史诗报道著称。他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过许多大型专题,包括追寻马可· 波罗与郑和等伟大探险家的旅程,以及追溯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生平。
  麦可· 山下的专业横跨平面影像及纪录片制作,其纪录片作品《幽灵舰队:郑和的史诗之旅》(TheGhost Fleet)在纽约独立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历史纪录片奖;他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纪录片《马可·波罗》,赢得两项亚洲电视电影奖,也是国家地理频道过去10年最受欢迎的20部纪录片之一。
  麦可· 山下已出版了9本摄影作品集,包括《长城:从开始到尽头》(The Great Wall: From Beginningto End)、《纽约上空》(New York: Flying High)、《郑和:追寻中国伟大探险家的史诗之旅》(Zheng He: Tracingthe Epic Voyages of China’s Greatest Explorer)、《马可·波罗:一个摄影师的旅程》(Marco Polo: APhotographer’s Journey)、《湄公河:母亲河之旅》(Mekong: A Journey on the Mother of Waters),以及《日本花园》(In the Japanese Garden)等。他也是摄影专业讲师,2011年受聘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教授。
  工作和旅行之余,麦可· 山下与家人住在美国新泽西州乡间,他同时还是一名消防义工。

精彩书评

  充满传奇色彩的茶马古道蜿蜒在令人头晕目眩的高海拔山区,穿越澜沧江、长江等著名大川,途经寺庙与草原,自中国西南部的四川与云南省,逶迤通往西藏首府拉萨。其实,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独的路线,而是由道路、山径和公路形成的路网,延伸近3000 公里。它曾是沟通强大的中原王朝和西藏游牧人的古老贸易通道,连接起遥远的村镇与民族。中原军队需要强健的马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信仰虔诚的西藏人为了佛教仪式与生活所需而渴求茶叶。茶叶在大约10 世纪引入西藏后,需求与日俱增,很快成为西藏人不可或缺的食品。藏民经常把茶叶与他们的另一种必备食品——牦牛酥油混合在一起,做成酥油茶。酥油茶可以说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在藏区的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然而,在西藏极端的气温与高海拔下,不可能大规模种植茶叶。茶马贸易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到了11 世纪已在茶马古道沿线发展得非常蓬勃,一直持续至20 世纪50年代。但是要将这些珍贵的商品输往愈来愈大的市场绝非易事,需要数百名挑夫花费好几个月,穿越高山深谷、历尽艰险才能送达。


  尽管西藏地处偏远,有些地区可能数百年来外面的人都未能一睹真容,但如今现代生活正在对它施加自己的影响。茶马古道已成遗迹,新的时代已经开启。中国政府正快速将原本的泥土路,铺设成汽车与卡车使用的公路,很快,这条旧时贸易要道的痕迹将不复存在。军队不再需要西藏的马匹,但那里有一种新的商品让内地人趋之若鹜。取代西藏马匹贸易的,是其貌不扬的冬虫夏草,由真菌寄生于蛾幼虫所形成,因具有一定疗效而被视为珍品。今天的西藏牧民采集出售这种比黄金还值钱的神奇菌类,赚得可观利润,他们的坐骑也从马匹换成了“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越野车和摩托车。因此,尽管茶马贸易的遗迹愈来愈难见到,但其实贸易往来从不曾稍歇。本书作者兼摄影师麦可? 山下,花费多年追寻茶马古道,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捕捉这里的古老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空灵与现实,在茶马古道的传奇与神秘彻底消失于青藏高原的云雾中之前,留下珍贵纪录。

目录

寻访天上人间(作者自序) 12
在那遥远的地方(伊丽莎白?毕博) 20
第一章 茶在中国 30
第二章 云雾间的高山与寺庙 58
第三章 文化的心脏与灵魂 94
第四章 游牧人之境 154
第五章 前往拉萨与世界的屋脊 206
第六章 飘渺的香格里拉 246
关于作者 270
参考书目 271
致谢 271

精彩书摘

  作者自序

  寻访天上人间


  这一切,都是从九寨沟开始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是中国最受欢迎、位置最偏远的国家公园。在这里,清澈的水自雪峰流泻而下,注入一连串翡翠般的湖泊、池塘和溪流,间或点缀着蓝绿色的瀑布和丰美的植物。传说西藏的天神用云和风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女神,但宝镜不慎被女神掉落,碎片散落到九寨沟,变成118 座晶莹剔透的湖泊。九寨沟于20 世纪60 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意外发现,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不认识它,知道的外国人则更少,每天2 万名游客中有90% 是中国人。我在当地的摄影朋友都说,九寨沟是全中国最美的摄影之地。
  也是在九寨沟,我第一次听说了茶马古道。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起源于2500 多年前,当时,内地商人开始向西藏人出售茶叶来换取马匹,以抵御不时来犯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很快,这条道路就超越了茶与马的贸易,成为文化交流的通道。偏远地区的人们在西藏高原上星罗棋布的一条条山路沿线交换着物品与风俗。这一片路网,一部分蜿蜒于九寨沟,至今尚存。
  我深为这片犹如仙境般的美景所震撼,也为茶马古道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就向已合作了32 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提出这个选题。我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季节来到九寨沟,在九寨沟度过了天堂般的四个星期。我惊叹于周遭那夸张到不可思议、几乎达到俗艳程度的绚烂色彩,这些色彩如此亮丽饱满,我甚至有点担心杂志读者会认为我这次修图修过了头。从那时起,九寨沟就成为我心目中的天堂,对一个摄影师而言,这里就是我的香格里拉──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如此。在九寨沟拍到的照片让我欲罢不能,想要进一步探索这条传奇的贸易路线。完成九寨沟的报道任务后(刊登于2009 年3 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我已准备好继续追寻茶马古道,这后来成就了我费时两年的一段旅程,也成为另一篇报道的主题。
  正如我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室与讲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摄影师的职责,也是他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一个主题拍出前所未有的新意。每次展开工作前我一定会做足功课,阅读能够找到的所有文章,也尽量找到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照片,力求在每一方面都能够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但是在茶马古道的例子中,可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却少得让人讶异。我找到几本从中文翻译过来的书籍,全都没有图片。还有一些旅游网站,只提供在西藏与周边地区(云南、四川与青海)的个性化旅游路线。茶马古道由三条纵横于青藏高原山脉、湖泊与河流间的主要道路组成。也许这个主题的篇幅与范围太大,使得策划与后勤工作超出了大部分杂志和图书出版商的预期。另一方面,这一片由山口、公路与步道所形成的网络向四面八方辐射,涵盖了形形色色的地形与文化,使得要找到一个中心焦点,或者一个叙事上的“连接点”,变得足具挑战性。但这并未使我望而却步,反而成为我展开茶马古道报道的最大动力。这正是我想要的主题:讲述一个在中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的崭新故事,其篇幅与复杂度都足以让《国家地理》杂志投入至少一年的时间。
  2008 年早春,距离北京奥运会只剩下几个月,我的计划已趋完善,准备从茶马古道北端、四川省雅安市的第一次采茶工作展开报道。那时整个中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举国上下都忙着为中国在21 世纪以来最盛大的一次亮相做最后的准备。
  然而发生在西藏的3·14 骚乱,让我的计划暂时搁浅。因此,2008 年我在中国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拍摄──还兼品尝──大量的茶,等待进入西藏地区的许可。
“茶”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题目,要体验它,没有比中国更好的地方,因为所有的茶都源自中国。说这句话相当大胆,因为今天有太多不同种类的茶,更别提产茶的地区日益增多。尽管如此,通常的说法是,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地区。那里的海拔高度、气候和雨量都符合种植茶树的理想条件。我初次造访这个地区是在20 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正为《国家地理》杂志摄影,从湄公河在青海的源头,一路追踪到它在越南的出海口。途经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普洱市,我拍下了中国最昂贵的茶叶采收与加工的照片。数百张照片涵盖了茶叶从整理、干燥、分级到包装的各个生产阶段,但只有一幅被刊登在杂志上,照片中,一对母女披着塑料布在雨中采茶。因此,我格外珍惜这次重访这个主题的机会,毕竟,茶马古道有一半是因茶而起的。 

   ......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