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

2014-11-26 09:38| 发布者:zhcvl| 查看:2155| 评论:0|来自:北京出版集团

摘要:书名: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 原书名:Sergio Larrain: Vagabond Photographer 作者:塞尔吉奥·拉莱 摄影 阿格尼丝·塞壬 编 定价 768.00元 印刷日期 2014年7月 开 本 16开 ISBN 9787805016207 合同号 ...

书名: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

原书名:Sergio Larrain: Vagabond Photographer

作者:[智利]塞尔吉奥·拉莱 摄影  [法]阿格尼丝·塞壬 编

定价 768.00元 

印刷日期 2014年7月

开 本 16开

ISBN 9787805016207

合同号 01-2014-0823

你可以花几年时间培养出一位摄影师,但不如直接把相机交给一个诗人。”一部画册,揭开玛格南元老级摄影师塞尔吉奥·拉莱的神秘面纱。大师毕生作品首度完整面世!

★ 布列松钦点,拉丁美洲首位玛格南摄影师;
★ 聂鲁达至交,魔幻现实主义纪实摄影大师;
★ 智利国宝级艺术家毕生作品首度完整面世;
★ 法、德、中三版意大利顶级印厂同步印刷;
★首度公开拉莱与友人的往来信件、隐居期间的绘画作品和珍贵手稿
★精选二百余张摄影作品,分十个专题回顾拉莱传奇一生

作者简介:

塞尔吉奥·拉莱(Sergio Larrain)1931年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一个富裕家庭。赴美留学期间购买了一台徕卡相机,渐对摄影入迷。旅欧期间,拉莱的作品得到卡蒂埃-布列松的赏识,并受邀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也是拉丁美洲的首位玛格南摄影师。

拉莱的摄影作品被欧洲和美洲多家杂志刊载,一颗炙手可热的的纪实摄影之星正冉冉升起。然而,两年的巴黎生活令他厌倦了新闻摄影,回到了智利。生性低调的拉莱推掉了《生活》《巴黎竞赛》等顶级杂志的委托,在图片报道鼎盛时期急流勇退,归隐于故乡的深山之中。从此,只与外界通过书信交流。

作为玛格南的元老级摄影师,隐居后的拉莱坚持不公开自己的作品,不举办摄影展,不出版画册。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摄影师众多,遂愿者寥寥,他只与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以及阿格尼丝·塞壬少数几位至友书信频繁。

2012年,拉莱在家乡辞世,这位玛格南隐秘大师的作品才逐渐呈现在世人的前面。他的作品将欧洲经典纪实摄影与南美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在摄影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阿格尼丝·赛壬(Agnès Sire),曾担任玛格南图片社艺术总监,策划多场玛格南重要摄影师的展览。现任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金会总监,主要负责展览和展录出版,其中包括布列松所著的《剪贴簿》(Scrapbook)和哈利·卡拉汉的《变奏曲》(Variations)。她参与了塞尔吉奥·拉莱《瓦尔帕莱索》和《伦敦》两部早期作品集的编辑出版,并在日后成为拉莱主要展览的策展人

冈萨洛·雷瓦·基哈达(Gonzalo Leiva Quijada),拉莱的传记作者,一名世界文明史教授,就职于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同时也在智利天主教大学讲授哲学和美学课程。他曾出版过多部摄影和拉美艺术主题的专著。

编辑推荐:

2013年夏天,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玛格南图片社推出了塞尔吉奥·拉莱的大型回顾展,那是当届最好的展览,可能没有之一。拉莱是谁,当人们不住提出这个问题时,摄影师已于2012年2月7日辞世。往往得从一个人的死亡去追溯他的人生。拉莱尤是如此,因为摄影师生前不允许公开他的作品,他也不授权出版画册,他说“那加入了太多的自我”。所以,有了《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的出版,人们才得以解开他神秘的面纱。

年轻时的拉莱是一个“富二代”。他家庭殷实,父亲是智利的文化名人,著名的建筑师,首都圣地亚哥的一条主要街道以这一人才辈出的姓氏命名。他住在智利最著名的文物建筑里(父亲把它改造成家人的别墅),与各界名流“朝夕相处”(拉莱个人非常反感这种社交活动)。1949年,拉莱被父亲送到美国读大学,先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又转学到密歇根大学。大学毕业,拉莱服了两年兵役,一次南方的奇洛埃岛之旅让他萌生了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想法。为摆脱家人的束缚,拉莱跑去了欧洲。在那里,他随心所欲,没有毫无生活压力,结识了众多艺术家朋友,同他们一起服用迷幻剂,典型的文艺青年。这期间,拉莱的创作视野逐渐开阔,个人风格渐渐成熟,成为《时代》《巴黎竞赛》等众多大牌杂志的摄影师。
就在一切无限美好之时,拉莱突然厌倦了巴黎的生活,回到了智利。1978年,47岁的拉莱已是智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意气风发之时,他转而追寻玻利维亚灵修大师伊察索学习修行,并在两年后自己搬进智利的山区,与世隔绝。此后的三十四年,拉莱的摄影作品偶尔出现在一些重要的玛格南画册中。人们纷纷好奇他的身世,却理不出头绪。直到当时的玛格南图片社艺术总监阿格尼丝·赛壬找到了拉莱留给玛格南图片的通信地址。仅凭这一丝线索,赛壬开始了与拉莱长达十余年的书信交流。《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也在这一过程中孕育而生。《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由赛壬亲自编辑并撰写前言,是关于拉莱最为全面详实的著作。

从《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中我们可以看到,拉莱作品的风格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与生俱来的艺术感知力,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的优雅。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激烈冲突,也不激情四溢。安静、质朴、随和……这是一种与世无争的随和,而不是故作深沉的持重。他的作品,更有智利的深深印迹,没的任何一位摄影大师如此大量地使用竖构图,那如同智利狭长的国土形状。而从炎热干燥的阿塔卡马沙漠到到温和多雨的瓦尔帕莱索港,再到人迹罕至的冰原海岛,也契合着拉莱人生的启承传合。

延伸阅读:塞尔吉奥·拉莱:在迷宫里的光 (一)家庭和社会背景

内容简介:

 

作为智利国宝级摄影大师,塞尔吉奥·拉莱却从未有过完整收入其作品的画册面世。《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弥补了这一遗憾,从拉莱整个职业生涯中精选了二百余张摄影作品,分十个专题回顾了摄影师的传奇一生。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中第一个专题《奇洛埃岛》,描述结束不堪回首的兵役阶段,拉莱拿起相机前往智利南部的奇洛埃岛。透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在这里,拉莱找回失去的平静,坚定了对摄影艺术的追求。1957年,奇洛埃岛成为拉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再度游历南部湖岛区后的作品在南美洲巡展,奠定了拉莱的摄影师地位。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中《圣地亚哥的流浪儿》《玻利维亚》《秘鲁》和《阿根廷》这四个专题很好地阐释了拉莱的作品风格。平静、朴实、优雅。《圣地亚哥的流浪儿》创作于1953年,摄影师的起步阶段便肩负起社会责任感。《玻利维亚》与《秘鲁》中,古老文明与殖民文化的激烈对立在作品中表现的相当含蓄,南美人眼中的南美已成为拉美摄影史上的里程碑。《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拉莱的街拍作品为自己赢得欧洲的关注。

欣赏《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中《伦敦》《巴黎》《意大利》这三个专题,您会找到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追随偶像比尔·布兰特的脚步,寒冷阴郁的英国冬天为这位南美人烙下了怎样的印记?巴黎大街上两个拿起徕卡秒杀菲林的大师,布列松与拉莱如何对同一对象展现各自不同的风格?静谧的西西里岛,笼罩在古老的家族誓约之下,拉莱怎样不见血雨腥风地揭露意大利黑手党的生活?此时的拉莱,已跻身玛格南摄影大师的行列。

《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中《瓦尔帕莱索》与《圣地亚哥》这两个专题,是拉莱倾注所有拍摄的作品,代表了摄影师最高的艺术成就。这些作品过去散落于Magnum, Magnum,Paris Magnum等经典画册之中,《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为第一次系统整理出版。

此外,《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还首度公开了拉莱与友人的往来信件、隐居期间的绘画作品和珍贵手稿。读者藉此得以一窥拉莱的内心世界,揭秘其归隐的真相。在《塞尔吉奥·拉莱:流浪的摄影师》最后,由智利知名学者基哈达执笔为拉莱书写传记,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是研究拉莱和拉美摄影最为重要的文献。

序言——流浪

阿格尼丝·赛壬

流浪的冲动与济世的渴望,让塞尔吉奥·拉莱(Sergio Larrain)成为了摄影师。然而在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拉莱选择了避世隐居,冥想沉思,瑜伽、写作和绘画。拉莱给世人留下精彩的摄影作品,自己却如一颗流星,当轨迹不再呈现他期许的模样,便明智地选择终止了这道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长期的内省之后,拉莱终于在放逐中找到了自我。

缘起,顺利转折的人生

塞尔吉奥·拉莱(1931~2012)出生在智利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很快便逃离了家中纷繁的社交活动。拉莱的父亲是著名的建筑师和收藏家,尽管父子间关系紧张,但正是家父丰富的藏书让他开阔了眼界,接触到了摄影。

牛刀小试的摄影师第一次拍摄的重要作品是圣地亚哥(Santiago)的流浪儿童。这组照片,既是拉莱本人个性的写照,也是他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在街上,在桥下,在马波乔(Mapocho River)河畔,他将自己视为流浪儿童的一员。同一时期,拉莱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寄去了几幅作品,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史泰钦评价这些照片“这简直就是圣母玛利亚显灵”。拉莱后来回忆到,正是这种肯定,坚定了他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的抱负。

拉莱热衷于圣地亚哥的文化圈,结识了其中不少的重要人物。1 9 5 7年,拉莱与北美著名的艺术家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进行了一次穿越智利南部的长途旅行。归来后,两人在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美术馆艺术宫(Palacio de Bel las Artes),而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展出了旅行中创造的艺术作品,这对拉莱具有重要意义。迫于生计,拉莱成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为巴西著名杂志《O克鲁塞罗》(O Cruzerio)周刊供稿。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也为摆脱压抑的家庭环境,拉莱申请了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提供的奖学金前往伦敦,并得以追随他崇拜的摄影师—— 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

旅欧期间,拉莱的梦想得以实现:偶像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看到他的作品后十分赏识,盛情邀其加入玛格南图片社(Magnum)。然而,拉莱很快就产生了疑惑:为了满足杂志的用稿需求,不得不拍摄大量的图片。他向两位好朋友——画家卡门·席尔瓦(Carmen Silva)和布列松—— 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想做好拍摄工作,但是却感到记者(其商业性的一面)恐怕并不契合自己的本性。

事实上,拉莱在玛格南的工作的确不长,从1959 年持续到1963年。那段时间,被“超验”的感觉所吸引,拉莱尝试过服用迷幻剂,体验了各种超验主义的冥想方法,还沉迷于神秘的东方哲学。最后,拉决定回到智利,成为玛格南的“通讯员”——这可令他逃离繁复的日常工作。1969年,拉莱加入阿里卡学院(Arica community),跟随玻利维亚哲学家奥斯卡·伊察索(Óscar Ichazo)学习,并在两年后离开。

20世纪70年代,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的下台和军事独裁者的当权迫使拉莱选择了“自我放逐”,这种状态从19 7 8年直到他逝世。拉莱在距离奥瓦耶(Ovalle)不远的小镇图拉约恩(Tulahuén)定居下来。从那起,拉莱开始在他的写作中搭配照片,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关切:试图从不计后果的鲁莽举动和肆意挥霍的伤害中,拯救地球和人类。拉莱喜欢把自己那些摄影小品称作俳句(haiku)或禅悟(satori),它们(有时还附上画作)会夹入写给友人的信中。拉莱始终坚持定期将自己的负片和小样寄给玛格南,还不忘注明,不要公开这些照片。
拉莱结束了流浪,他选择归根故土,坚持僧侣般的隐世和苦修。

目录:

往来书信影印
致塞巴斯蒂安·多诺索
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致阿格尼丝·塞壬

·《流浪》,阿格尼丝·塞壬撰文

·摄影作品
奇洛埃岛
圣地亚哥的流浪儿
玻利维亚
秘鲁
阿根廷
伦敦
巴黎
意大利
瓦尔帕莱索
圣地亚哥

·禅悟
拉莱隐居时期的文字、绘画和摄影作品

·《迷宫之光》(拉莱传记),冈萨洛·雷瓦·基哈达撰文

·附录
书信影印转录
作品说明
作者简介
致谢

 
德文版    

  
英文版    

 
法文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