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言由:回到宁波,继续前行

2015-3-2 16:07| 发布者:zhcvl| 查看:2605| 评论:0|来自:瑞象视点

摘要:采访/整理:姚瑶 (本次访谈以在微信上即时聊天的形式进行,发表时略有删减) 朱墨《空日》,假杂志,2014年5月 瑞象馆:言由你好,这几天还在北京做摄影师张晓的《海岸线》? 言由:是啊,6月底就回宁波。 瑞象馆 ...

采访/整理:姚瑶

(本次访谈以在微信上即时聊天的形式进行,发表时略有删减)

朱墨《空日》,假杂志,2014年5月

朱墨《空日》,假杂志,2014年5月

瑞象馆:言由你好,这几天还在北京做摄影师张晓的《海岸线》?

言由:是啊,6月底就回宁波。

瑞象馆:工作室找好了吗?

  言由:上个月就找好啦。

  瑞象馆:从酝酿回宁波到真的回去,大概有多长时间?

  言由:差不多两年吧,有了宝宝后一直在考虑。

  瑞象馆:这么长时间?所以可以说导火索是宝宝吗?

  言由:是啊。

  瑞象馆:是因为宝宝上学、空气吗?两年间你在北京做了很多事情,也出了好几本书。

  言由:有各方面的原因吧。也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我们自己带宝宝,会太分心,状态不好。回去后有家人一起照顾,放心些。 而且,我也不喜欢一年和他爷爷奶奶只见一两面的状态。

木格《回家》,假杂志,2013年12月

木格《回家》,假杂志,2013年12月

  瑞象馆:那你对北京有什么不舍吗?北京对假杂志而言有那些优势?

  言由:主要还是制作上比较方便,现在的印厂合作一直很顺,在找到合适的之前,印厂还会继续合作的。

  瑞象馆:北京的人文环境呢?

  言由:人文环境没差那么多吧。 从宁波到杭州和上海都不算远,那边也有很多有趣的人。

  瑞象馆:就是说搬回宁波对假杂志的出版环境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吗?

  言由:出版环境是指?

  瑞象馆:出版环境,我是想说做书的选题的灵感来源,书的发行、销售等?

  言由:哦,那个不存在,很多灵感都是自发的。 销售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和书店,所以影响不大。摄影师,还是一样会被我叫过来一起做。所以没差。

朱墨《空日》,假杂志,2014年5月 

朱墨《空日》,假杂志,2014年5月

瑞象馆:“假杂志”具体是从什么时候,从网络杂志开始,继而做独立出版的?这个想法是怎么出来的?最开始做“假杂志”的时候,就已经想着做独立出版吗?

言由:一开始之所以叫假杂志,其实是计划有一本“真杂志”。后来对网络杂志,也就是博客的形式,我有点厌倦了,尤其是看了一些原作,甚至画册,网络小图和它比,差距有点大。网络并不是呈现作品的好方式,至少到现在为止依然是这样。但是,做画廊显然要比做出版难多了,而且我也更喜欢普罗大众一点的东西,不喜欢把照片定成几个版的习惯。 照片作为可复制的艺术,就应该让更多人拿在手上看。所以,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做出版。为了与“假杂志网志”和即将出版的纸本《假杂志》区分开来,我将这个摄影师个人画册定制的项目称作“假杂志出版计划”(JZZP)。不过,好像画册出版走在了前头。纸本杂志的创刊号还在组稿中。

瑞象馆:第一本书是怎么合作的?你找到摄影师吗,还是你们本来就认识?

言由:那是2011年6月,第一本书是孙彦初的《OBSESSED》。最初是源于假杂志的撰稿人之一藻对孙彦初做了一个访谈,我看了后很喜欢。后来在豆瓣发现他在自己印书玩,特别好。我就问他要不要一起合作做一本印数大的。他说好啊,于是就做了。

瑞象馆:那你主要是如何发现摄影师,如何决定要做“这个”摄影师的画册?似乎你个人的喜好和品味是选题的最大因子,那时候不考虑销售什么的?

言由:其实,现在网络媒体那么发达,很容易找到一个摄影师。如果你没被发现,就说明拍的还不够好。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我去寻找这样一个过程,基本就是偶遇。一开始,基本是觉得喜欢就去做。到后来,慢慢也会考虑知名度的问题。

瑞象馆:“如果你没被发现,就说明拍的还不够好。”——这句是卡帕名言在网络时代的翻版。那么,之前的网络杂志可以说是在积累人气和关注度吗,是一种热身活动?

言由:不应该这么贬低网络杂志阶段。我觉得它是出版的一部分,我也不觉得出版一定要纸质化。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会把网络版的假杂志继续下去。不过,应该会转型成特别个人视角的媒体。

瑞象馆:就是说网络杂志也是你很看重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准备。

言由:是的。

孙彦初《沉迷于此》,假杂志,2011年6月

孙彦初《沉迷于此》,假杂志,2011年6月

瑞象馆:孙彦初自己做的书如何?

言由:很棒啊,快印的。很多人更喜欢他自己快印的那本,不喜欢我做的那本。包括马丁·帕尔(Martin Parr)。其实,还蛮失落的;后来就有反思。

瑞象馆:快印是什么意思?

言由:数码快印,就是打印店里的打印机印出来的。印刷质量很粗糙,普通的A3纸,骑马钉的。就是那种粗糙感。

瑞象馆:封皮呢?

言由:也是一样的啊。

瑞象馆:都没有个硬封。他印了多少本?

言由:那个可以随便印的,想印几本就印几本,和传统印刷不同。

瑞象馆:那当时你之后都反思了哪些方面?

言由:就是每本书都要找到最合适的呈现方式。每个摄影师的作品都有合适他的呈现方式。当然,孙彦初那本的设计制作,其实我的方向是对的,也是走的“粗犷路线”,但是还是不够狠,没有孙彦初自己狠。

孙彦初《沉迷于此》快印版

孙彦初《沉迷于此》快印版

瑞象馆:那你对做摄影书的概念、想法都是从哪里了解、学习的? 是看画册、看杂志慢慢探索出的出版品的美感吗?

言由:好像没有确切的。有太多灵感的来源,不仅仅是摄影或者艺术本身,也不仅仅来自出版物。

瑞象馆:你有过在出版社工作的经历吗?

言由:没有,我只在杂志做过编辑。

瑞象馆:这段经历应该也有些帮助吧?

言由:我觉得没有在传统出版社工作过,算是优势吧。

瑞象馆:怎么讲?

言由:说实话中国当代艺术出版基本是零,让传统出版社出本好的当代艺术画册很难,他们受各方面的制肘。在那里工作的人也自然会受各方面的影响。

瑞象馆:确实中国出的艺术类书籍很少有想买的欲望,外版书则有许多想要抱回家。

言由:不说别人啦,还是说说自己。

瑞象馆:直接去印厂可能也是一个好的学习的地方,比如纸张、版式什么的?

言由:对啊。所以,顾铮老师当着众人面说,“言由,你真要做好出版,我建议你去日本的印刷厂当两年的学徒。”不过,我好像没机会去了,我得先养家糊口,除非顾铮老师赞助我去。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瑞象馆:你对假杂志的出版定位是推广中国摄影师和他们的作品,你的网络杂志也都是中英文,我也觉得你的思路很清晰。

言由:嗯。我就是想做一座桥。

瑞象馆:桥的两头是谁?

言由:桥的两头都是喜欢用摄影来表达和接受观点和信息的人。简单的说,可能一边是中国人,另一边是外国人。把中国的摄影师推向世界,把世界上好的带进来。

瑞象馆:都是以摄影书的形式吗?

言由:不仅仅是摄影书吧,还有真杂志,当然会通过网络。

瑞象馆:那你有做摄影策展人的规划吗?或者你期待通过出版而有其他的更大的项目由你来操盘?

言由:没有,完全没有大项目的计划。我还是喜欢做能掌控的事情。

瑞象馆:正如定位“小型”独立出版社。

言由:嗯。不想要太大的团队。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瑞象馆:国外的摄影出版你觉得比较有意思、赞赏的有哪些呢?大型的、小型的都可以说一些。

言由:英国的mack books、日本的赤赤舍,美国的Nazraeli press,这些是我现在比较欣赏的几家,都不大。

瑞象馆: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接触、了解到这些出版社的,他们出品的摄影书,或是网站,还是看他们的书目多一些?

言由:书也有买,网站也会关注;也会联系他们进一些书。

瑞象馆:对,你的淘宝店也代售国外出版社的书,这也是桥梁。国内的其他独立出版就你了解到的情况又是如何呢?“香蕉鱼”,“苏菲的独立书店”好像经常被提及。

言由:苏菲的香蕉鱼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女性化,比如美好,比如轻松有趣,等等。

瑞象馆:那你的观念或说风格定位是什么?体现在杂志创刊号的编辑思路上,又是如何的?

言由:风格不好定义,但《假杂志》依然会关注中国摄影新生代的创作。并且,它可能不是简单直接地去介绍他们的作品,而是会邀请摄影师们来成为撰稿人,深入的谈谈对他们造成影响的人和事,也许是摄影的,也许不是摄影的。当然,他们也可能随时成为某一期的受访对象。 《假杂志》试图不去谈论摄影的类别与界线,而是关心摄影做为一门新艺术的在未来发展最大可能。

瑞象馆:杂志创刊号进展如何了?

言由:第一期内容倒是都有了,但稿子好像都还得润润。

瑞象馆:大概有几篇稿子?计划多少页呢?

言由:第一期文章应该在6-8篇左右,还有一个专题,120页左右吧。

瑞象馆:开本大小大概是什么样的?《天南》还是《摄影之声》(台湾独立出版的摄影杂志)左右的?

言由:还不一定。其实我偏向IMA(日本摄影季刊)和foam(荷兰摄影博物馆季刊),但有点难以企及。具体我也不是太了解,杂志的创刊号我会采访一下赤赤舍的创始人。

木格《回家》,假杂志,2013年12月

木格《回家》,假杂志,2013年12月

瑞象馆:IMA有财团支持,最新一期《摄影之声》上有对IMA主编的访谈,IMA还开了实体店。你在资金方面是怎么准备的?涉及到包括印刷成本、作者稿费和定价。

言由:没有资金哦,赤手空拳。稿费从优,其他都先不考虑。

瑞象馆:不准备找赞助吗?

言由:找不到哦。

瑞象馆:找过?

言由:没,不知道怎么找,我不擅长这些。先做出第一本再说吧。我也不大想先被资本控制,我喜欢做纯粹点的事,能赚点钱就行。

瑞象馆:现在的策展人也要自己找赞助,都很艰辛,不停地社交,耗费精力,还有被控制的危险。

言由:如果要合作的话,我希望能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驾驭,不过这个对我又是一种挑战。

瑞象馆:IMA我没看过,他们有广告吗?

言由:有啊。

瑞象馆:厉害,民国有本学生办的摄影杂志《飞鹰》,感觉就是如你所说驾驭了资本,是照相器材商投钱办的。之前听你提起说广西师大“理想国”有合作意象?

言由:对,我希望是能借助理想国的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假杂志》以及它关注的人群。不过,我还是先把内容做出来再说。我还是喜欢把东西做出来再谈。

刘垣《Digital Building》,假杂志,2012年4月

刘垣《Digital Building》,假杂志,2012年4月

瑞象馆:这样更有底气。可以谈谈现在做的这本张晓的《海岸线》吗?

言由:说起来可能你都不相信。其实我们基本就是花了一周时间把这本书搞定了。在此之前,无论多少次的商谈,到这次碰面后都清零。

瑞象馆:之前各自琢磨,聚到一起之后进展神速?

言由:嗯。成熟的作品,其实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我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外壳去呈现它。而且,我对张晓的《海岸线》系列太了解了。早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开始后也没多想。想多了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

瑞象馆:这本书跟acte sud给张晓做的那本很不一样吧?编排上也不用花太多心思?

言由:太不一样了。这本页数有208页,含一个拉页,作品有将近120张。编排是最费工夫的,其实一直在调整。设计和工艺上倒是很快达成了共识,后来基本是微调。

瑞象馆: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吗?装帧方面?塔可那本《尘芥集》就很有意思,散页的形式,封面、装帧都很讲究。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塔可《尘芥集》,假杂志,2013年11月

言由:这是一本相对传统的精装摄影画册。但有一些非正常的元素,我们俩都有点喜欢冒险,但又不是那种疯癫的人。大家下个月看到就知道了。

瑞象馆:回宁波后有什么期待吗?

言由:好好做发行吧,把书更多推到世界各地的书店。

瑞象馆:嗯,因为已经积累了一些出版物,发行的重要性被你提上来。

言由:有点本末倒置哈,我老这样。其实应该同时进行的。

瑞象馆:不一定吧。工作室收拾得如何了?

言由:工作室基本弄好啦。其实很简单,有桌子有椅子就算是好了嘛。

瑞象馆:那发行上想怎么做呢?准备参加国外书展?

言由:书店和书展吧,今年阿尔勒就会有我们新书《北流活活》。

瑞象馆:你会去吗?还是让张克纯自己带过去?

言由:能过去就挺好。摄影节官方他们有个书市吧,我没去过,我猜的,他们买断了15本。

张克纯《北流活活》,假杂志,2014年6月

张克纯《北流活活》,假杂志,2014年6月

瑞象馆:你可以再列列你年初的规划吗?我记得有做真杂志、做独立出版集市。

言由:今年的计划还是那样:两本杂志,四本画册,一个艺术书市。

瑞象馆:言由,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言由:请大家多多支持吧。还是觉得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假杂志社,由言由创立,是一家集出版、杂志制作、策划为一体的工作室,它致力于中国年轻摄影师和艺术家的限量画册的制作、出版和发行。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公众微信号,期待您的关注!
(请扫下方二维码订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