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2017-11-23 10:13| 发布者:cphoto| 查看:4484| 评论:0|来自:色影无忌

摘要: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将于12月开幕,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略特 (Alejandro Castellote)、鲍栋、曾翰担任策展人。为了形成积极的学术讨论氛围,“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还邀请顾铮、皮力、陈卫星、杨小彦、冯原、秦伟等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鲁明军、孙冬冬、孙晓枫、陈伟组成观察评论团。

本届影像三年展以“复相·叠影”(SimultaneousEidos)为主题。“复相”在哲学层面上提示了一种多重的、共时的存在,一种非中心主义的与去本质主义的世界,旨在将摄影和影像放在一个非反映论的维度上,强调影像自身的独立性并平行于现实,甚至生产着不同的现实;“叠影”则强调不同影像媒介之间的复合性与跨越性,鼓励我们去面对今天各种纷繁的摄影-影像的实践,更为开放、包容地把握摄影这个传统概念,并且把摄影与其他影像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新的讨论空间。在汉字语境中,“复相·叠影”则暗示着“复叠”“影相”。“复叠”是重启、延续与差异,“影相”则是广东话对“摄影”的叫法。因此本次主题也包含着广东美术馆在一个新的语境中重启关于摄影与影像的展示、研究、收藏的含义。

在展览开幕前,我们将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多个城市举办流动学术对谈,邀请展览策展人、观察评论员、参展艺术家与相关领域学者共同参与主题讨论,以期建立强调学术品质的展示交流平台。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流动学术对谈北京站将于11月22日举办,对谈主题为“外场旁白:以影像作为一种建立艺术工作的方法说起”。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流动学术对谈 · 北京站

议题: 外场旁白:以影像作为一种建立艺术工作的方法说起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红椅子报告厅

时间:11月22日(周三)晚上19:00-21:00

主办:广东美术馆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团委

学术主持:王绍强

对谈嘉宾:鲍栋、陈哲、陈维、杨圆圆

对谈主持:王欢

对谈议题:

我们有着千万次谈论作品的机会,去谈论它所带来的感受,去谈论它在怎样的理论框架下生效,去谈论它如何微妙地揭示了问题的所在……然而,这些讨论始终要回到艺术的生产阶段之中。这一次,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作品未完成前,看看当影像作为一种核心结构来建立艺术工作的方式时,创作者的思考及观察者的经验是怎样构建的。本次对谈邀请的三位创作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兴趣、脉络与方式。整体来看,他们都借助摄影进入其早期的创作轨道。他们将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介绍,随后以三种截然不同的向度为讨论原点,与策展人、主持人进行互动。让我们通过六位不同经验背景的嘉宾的视角,来呈现关于影像创作的种种看法与思考。

嘉宾介绍:

王绍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曾策划《物言志:另一个我——亚洲新生代艺术展》(2010年,北京798艺术区)、《15+1艺术展》(2014年,广州太古汇方所)、《我心中的传奇》(2014年,广州太古汇方所)、《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17年,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展览以及广东美术馆的《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2016年)、《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2016年)、《交剪对金针——潮绣与生活》(2016年)、《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 变相——水墨的维度》(2016年)、《无名之璞——民间木雕与生活》(2017年)、《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2017年)等展览。

 

鲍栋

1979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他获得了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陈哲

1989年出生,工作居住于北京,2011年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摄影与图像学士学位。陈哲的艺术实践接近于一个不断探寻、发现与研究的过程。在早期作品《可承受的》与《蜜蜂》中,她从作为精神洗礼的自毁行为出发,通过摄影与书信档案向自我与他人的内心洞穴展开掘进。2012年至今,陈哲以黄昏为母题,在长期项目《向晚六章》里延续了她对于“另一种讲述方式”的思考,在视觉和语言的交汇处探索“可见”与“可说”的界限。她曾先后获得三影堂摄影奖(2011)、玛格南基金会Inge Morath奖(2011)、连州摄影节新摄影奖(2012)、无忌新锐奖(2015)等。

陈维

1980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曾从事声音艺术与表演,而后转向于影像及装置。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与机构频繁展出。陈维的创作常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近年来,他更是不断地以布景和多媒介装置结合的展出形式,将其工作延伸至现场。2011年获得亚太摄影奖,2015年英国保诚当代艺术奖提名。近期个展:《俱乐部》,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2017);《午间俱乐部》,由Francesco Bonami策划,JNBY艺术空间,杭州(2016);《在浪里》,K11美术馆,上海(2015)。


杨圆圆

1989年生于北京,于2013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摄影本科学位,目前工作居住于北京。她热衷于探索视觉叙事的可能性,将真实与虚构的元素结合,探讨记忆、历史与时间等话题。通常在开始一个项目时,她会在城市中根据特定线索展开广泛调研。杨圆圆形容自己的工作方式为“编织”:在作品中构建一张多种图像与文本共生的繁复结构。她的实践包括多样的媒介,以摄影为主,同时跨越文字、录像、表演等形式。项目最终的呈现形式有时在书本里,有时在展览中,有时二者兼有。2017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纽约奖助金驻留项目;2016年获得华宇青年奖提名;2015年获得阿尔勒摄影节获得最佳作者书提名(Author Book Award)(2015)、入选卡塞尔摄影书2015年最佳摄影书以及马丁·帕尔谷仓摄影样书二等奖。

王欢

1991出生,写作者、编辑、新锐摄影奖召集人(2014—2016),现居北京。在实践中尝试一种去文体化的写作,并于瑞象馆开设艺评专栏“书面状态”。评论散见于《瑞象视点》《假杂志》《艺术世界》《艺术界LEAP》等媒体。策划的展览包括“被介入的物件”(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项目)、“2016新锐摄影奖入围展”(2016)、“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等。策划的项目包括“新锐摄影奖”(2014-2016)、“NEW TALENT陌生的经验”系列讲座、“开放艺术家工作室计划”等。讲座及研讨包括“复调的观看:当摄影与文本共谋”、“摄影的观看,写作与展览”、“身份重组”、“再寻薇薇安”研讨会等。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