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研院举办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线上展览

2020-4-1 09:20| 发布者:cphoto| 查看:4017| 评论:0|来自: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摘要:在新冠肺炎蔓延的特殊时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开辟“线上展览”栏目,积极利用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发布图文及音视频内容,在优质学术资源与公众之间搭建一个可视化的平台。展览海 ...

在新冠肺炎蔓延的特殊时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开辟“线上展览”栏目,积极利用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发布图文及音视频内容,在优质学术资源与公众之间搭建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展览海报

“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集萃·新疆”专题展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西北考查团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朱玉麒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中国学者开始科学意义的西北考察的里程碑,在自然科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开创中国学术之先河。袁复礼先生曾担任中方代理团长,在长达数年的考察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采集品、测绘图、野簿等实物资源,存留了丰富的、能够反映当时工作场景和西北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这些珍贵的资料,在袁复礼先生生前鲜有发表和公开。展览分为漫漫征途、科学考察和西域风情三个部分,原定于三月在静园二院展厅开幕。因应疫情时期的特殊形势,文研院自3月8日起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出,至3月29日为止一共推出四期,并在官网集中发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西北考查团研究会公众号转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1927年,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自北大国学门出发前合影

展览筹备期间,文研院特邀袁复礼先生的女儿、年逾八旬的袁刚女士录制了视频,讲述她记忆中的父亲与西北往事,并通过音频录制朗诵了父亲的考察手记;同时,朱玉麒教授专门为展览写了五段袁复礼先生少为人知的掌故,也都随线上展览发布。

在展览陆续推送的过程中,文研院陆续收到多方肯定。原考查团成员陈宗器先生的后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女士评价说:“袁先生不只是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他在西部考察中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各个领域都可深入研究的资料。……此次展览为袁先生的成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展示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展开进一步研究迈出了很有意义与学术价值的一步。”青年学者邵学成博士在谈到自己的观后感时说:“里面很多人和家族的故事都被复原,感觉很有意义。他们考察团多年后终于被人看见,做展览、做推送,都是要传递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同视角看到不同世界,新疆是中亚研究的一部分,文化混合的地区也需要多种文化视角来看,多去实地看,多去听听不同的人去谈谈这个世界。整理这些材料很辛苦,很了不起,但愿更多人看见。”朱玉麒在其写的掌故中说:“毫无疑问,外国探险家在中亚探险中领尽风骚的身影,使我面对这些收集品,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惆怅。直到袁复礼旧藏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作品的出现,才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观感。他留下的这些资料,不是作为一本探险游记的插图,作为文字的配料附加给读者一些视觉体验,而是把他在新疆五年的感受,用相机记录下来,全部呈现给了我们。这些反映了从晚清以来延续到民国的新疆风情摄影,我敢说,所有外国探险家的图片加起来,也不如袁复礼旧照给我的震撼。”

奇台白骨甸营地

文研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回顾和纪念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继承代代学人在探索前行中凝聚而成的学术传统与精神。北大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努力一直是文研院关注的议题,三年来围绕“丝绸之路”的议题开展了一系列讲座,举办了“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暨研讨会、“丝路研究与北大人”专题展览,近期还增设了“丝路现场”专题,陆续推出北大人在丝路沿线的考察纪要、随感、实录。以本次展览为探索,文研院将会延续疫情期间摸索的线上展览模式,展示北大学人的开拓精神以及前沿学术议题。

1930年摄于博格达湖

雪天扎营红官鄂博,1932年4月7日摄

准东考察大龙口的工作情形,1929摄

红土坡全架化石发掘现场

吐鲁番三堡破城

迪化江浙会馆,1931年4月摄

吐鲁番的戏班子

展览观看方式:通过文研院官网及公众号浏览

文研院官网www.ihss.pku.edu.cn

文研院公众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