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从体积控制视角聊聊微单相机的发展新趋势

2021-4-29 10:36| 发布者:cphoto| 查看:7722| 评论:0|原作者:高宝昌|来自:臭哈苏

摘要:去掉了反光镜取景单元,相机结构得以优化,并由此实现小型化紧凑化。这便是当下流行的微单相机的新特征。叫做微单也好,称为无反也好,都是去掉了反光镜单元的新型相机的新称谓。它们有个共性,就是光线通过镜头直接 ...
      去掉了反光镜取景单元,相机结构得以优化,并由此实现小型化紧凑化。这便是当下流行的微单相机的新特征。叫做微单也好,称为无反也好,都是去掉了反光镜单元的新型相机的新称谓。它们有个共性,就是光线通过镜头直接照射到结像用的图像传感器上,并用图像传感器直接取景聚焦和测光。不同于单反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可以是单纯的被动型接受光信号的光电子转换器,微单无反数字相机的图像传感器都统称智能型图像传感器,智能型图像传感器的智能化在于它不仅仅要完成图像结像的光电子信号转换,还要完成聚焦和测光,因而这个传感器就具有了智能化功效。也由于直接聚焦的特性,随着电子技术不断进步,镜头电子聚焦伺服效率更高,传感器功能更加强大,可以使得聚焦更加精准和快速,这是两个类别相机的巨大区别。也可见到微单相机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甚至于逐渐取代单反的时代,已经不那么遥远。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的单反数字相机由于拍摄视频功能的需要,也都广泛采用了智能化图像传感器。
 


      由于微单无反数字相机割除了五棱镜和反光板一整套取景和聚焦装置,结构得到大大的简化,成本也得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随着体积的减小,微单无反相机也更加紧凑。伴随着相机本身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对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也就应运而生。毕竟头重脚轻的不舒服的操控感实在不可忽视,整体协调性也无法回避。优秀的数字相机也必须要有同样优秀的小型化镜头的加持和助力,才能门当户对,互相配衬,锦上添花。也由于取消了反光取景的机械结构,微单无反相机的法兰距设计可以更加自由化,由此以来,短法兰距相机也就应运而生。由于法兰距的缩短,法兰直径的重新设置,大法兰直径、短法兰距成为新一代无反微单数字相机的新面貌。作为接力棒的微单镜头就应该有了像徕卡M系列镜头那样继续小型化的可能。虽然自动聚焦镜头由于电子信号传送和电机伺服机构的存在,镜头尺寸很难缩小到徕卡M镜头那样精巧,但至少索尼已经成功推出了FE24/1.4G和FE35/1.4那样的紧凑型大光圈高速镜头,佳能也推出了RF70-200/2.8那样小型化的变焦距镜头。这也是微单镜头的大趋势,大方向。我也正是以这样的目光和审视标准来挑选理想的微单镜头的。为了便于自己的选择,也为了方便读者参考,我特别罗列了一下相关镜头的外形尺寸数据。
 


      虽然单纯查看镜头技术参数,无法完整地判断一个镜头的好坏,但是镜头参数和结构图却透露了厂家的设计理念,通过镜头的设计风格可以提供推测一个镜头在技术理论上的优劣。现在把几款常用无反镜头的参数罗列一下,表格仅仅罗列外形尺寸和重量。毕竟镜头主要是由玻璃镜片和金属支撑构件和镜筒组成的,体积越小而重量越大往往意味着镜头的设计也越紧凑,或者镜片直径更大,组件结构更致密。虽然这些特征并不一定就代表其光学素质优异,却是便携程度的表现。镜头越紧凑,越便于携带。如果能在最紧凑的镜头结构基础上实现最完美的光学效果,那就无疑是最好镜头的理想选项了。


      表格中的空白表明该品牌在这个焦段尚无对应的产品,在这段文字里,我不做镜头好坏的分析和判断,这项判断任务由读者自己做出。每个人的倾向性不同,有喜欢大块头的,有喜欢小个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按照自己喜好作选择好了。整体上看,佳能的镜头小型化最成功,松下镜头的体积最为庞大。索尼的24/1.4和35/1.4体积控制的很优秀。尼康镜头群的趋势,现有产品不多,还看不出来门目。
 


      如果非要问我对哪几款镜头更有兴趣。索尼的24/1.4和35/1.4比较令我倾心。索尼的蔡司16-35/4的体积是我能接受的配套索尼相机的最大变焦镜头。对我最有吸引力的变焦镜头则是佳能的几款。截至2021年4月26日,虽然佳能比索尼晚五年推出全画幅无反相机,仅仅不到三年,佳能已推出20只镜头,索尼拥有31只全幅镜头(如果加上蔡司独自发售的E卡口镜头和第三方镜头,数量更加庞大)。佳能追赶的速度一目了然,照此速度,佳能后来居上实现反超的可能性极大。
 


      尽管从技术参数分析,看不到徕卡SL系列镜头的任何优势,但是相信徕卡SL系列镜头在实际拍摄中会有不错的效果。我个人对松下S16-35/4的体积尚能接受。希望松下和徕卡能推出一些光学素质极好的体积控制到极致的小型镜头,譬如像腾龙70-180/2.8那样的镜头,哪怕略贵一点,也愿意接受。
 
      MTF调制函数曲线可以用于参考性判断镜头的相面平均照度均匀性和分辨率均匀性,也就是通过曲线的径向和切向分辨率来判断镜头的中心分辨率和边缘分辨率过渡情况,间接的判断画面中心和边缘的明暗差别,也就是俗称的边缘暗角现象可能严重与否。但是,由于MTF曲线是使用标准光源(俗称单色光)进行测定获得的。而镜头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则要面对多种环境色温和全色谱的所有频率可见光通过镜头时的光线的多次折射(还不谈反射漫射干扰,这里理想的视为全部完美解决)路径,由于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特定玻璃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色散造成的色差现象必然存在。
 
      镜头的全色谱光学效能是单色温标准光源获得的MTF曲线无法完整反映的,往往有些非常知名的百年品牌的镜头的MTF曲线看起来并不那么显著,但是实际拍摄效果却异常惊人的好,就在于此。譬如售价极其昂贵的安琴和库克电影镜头。因此判断镜头好坏,还要根据经验和消费者使用后的市场反应,以及一个品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品控特点,来做更加理性的综合判断。
 
高关注度数码相机的外形尺寸参考数据表


      像素和传感器类型代表了成像素质(已经明确为背照式传感器的标定为深红色,有些型号可能也采用了背照式传感器,但又不敢确定的,则没有做出标示,譬如松下S5),尺寸代表了便携性和操控舒适性,重量代表了携带便利性(有些厂家通过说明书和技术规格表提供的重量参数相互矛盾)。括号内的像素数量是总像素数值,不带括号的像素数量是有效像素数值。而彩色行则表示作者本人对相机的关注度更高,未来可选择性更高。从旅游机的选择取向上,站在今天的市场可选项视野上看,松下S5和索尼A7R4依然是我最为青睐的。毕竟喜欢一款相机,首先要喜欢它的外形。旅游相机的记录功能高于一切,过份追逐高像素并非我的选项,从这个角度,松下S5足够用了。尤其用来转接我的徕卡M镜头,像素规模、外形体积和外观特点,恰到好处。当然高像素的索尼A7R4也非常理想,可惜的是,满足这款相机高像素传感器要求的便于携带的小型变焦距镜头却难觅。用了十年左右的徕卡M9,体验最深,徕卡M系列频繁更换镜头的麻烦实在不符合我对旅游相机的新诉求了。

 
      虽然体积和重量都和单反没有差别,但是走高端专业路线的松下S1系列绝对是干活的好机器,也就是专业摄影好工具。松下的色彩表现也格外亮眼,极具吸引力。同样的,抛却价格和体积及重量,徕卡S系列也是绝对可靠的摄影利器。已经使用徕卡S多年,我对它非常放心,其画质也令我极为满意。虽然不分品牌和类型的所有数码相机都有拍摄风格选择,但我始终如一的通过相机设定为最大不压缩的RAW格式文件作为我的终极选择。而这个文件并不携带所使用相机的拍摄风格特征,我会通过后期处理软件来获取我想要的图片效果。数字时代,拍照只是完成摄影过程的前半场,后期处理则是获取终极文件的不可或缺的后半场。而后期处理照片又必须借助和依赖经过调整为校准色彩和亮度的显示器来完成(参见色域图)。后期处理也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不可或缺的不能滥用和过度依赖的基本功。不会后期或者不想掌握后期处理技巧,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参与者的最佳表现。因此各款照相机的所谓的JPEG照片风格,对我来说只是个存在,不具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成为我的关注点,更不影响我的购买选项。反而具有16位色深的相机一定会作为选择的加分项重点考量的。

      从专业相机的选择角度看,和佳能5D4体积相差无几的富士GFX100S是最好的机身选项。然而富士GFX45-100/4镜头的体积控制台差强人意,我个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个大块头,成为阻止我购买它的直接原因。GF32-64/4的体积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变焦比又实在太小了。富士GF250/4成为眼下最能接受的镜头,因为对照我使用的徕卡S系统,最缺乏的就是250焦段镜头。而这个焦段又是拍摄风光和运动及舞台等题材的最关键的不可或缺镜头焦段,偏偏徕卡S就没有。如果再有一两年的时间内依然看不到富士GF可选镜头的问世。它也不会成为我的最终选择。
 
      因为时代久远,记忆不准,尤其几款徕卡相机的发布或上市时间数据未必准确。上市或发布时间数据仅仅为了提供了技术代际的历史轨迹,便于分析同品牌相机的变化趋势。譬如徕卡相机维持外形尺寸不变(徕卡M9包含按钮和卡口的机身厚度为40毫米,机身最薄处为37毫米,每款机身的厚度标示取值不一致,导致机身更薄的M10的参数标示却比M9更厚,令人无法通过数据进行判断了),也就意味着外形形状的持续稳定性;而索尼和佳能相机则显现出外形尺寸逐渐变大的趋势,可能为了提高操控舒适性而对外形尺寸控制进行必要的妥协。

      佳能已经公开了R3将在2021年推出的预告,旨在抗衡索尼A1并抢夺东京奥运会专业市场。尼康也预告了其Z9的即将问世。至少从已经公布的技术参数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看,索尼A1相机实在太强大了。如果价格在三万人民币左右,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的。佳能R3将会使用背照式影像传感器的新闻其实也在告诉人们,承担光电子转化效能的受光面积更大的背照式传感器在现阶段还是最理想的传感器类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愿意接受佳能双像素传感器的主因。双像素结构由于过度分割受光面积,即便通过提高电子信号放大率的方式获取图像信息,但最终结果往往会导致画质实际效果的干硬单薄。至于画质的厚重圆润和单薄干硬这样的感性指标,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相机的色深问题。而索尼A1则提供了16位色深影像素质,堪称楷模,也因此成为第一款具有了中画幅数字相机的16位色深规格的135画幅相机。实在可圈可点可选。

      做工精美的徕卡SL2除了体积和价格,似乎都那么美好。但就一个处在天花板上的价格就影响了它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高认可度是获利的基石和法宝)。市场份额才是电子消费品的相机的竞争力体现。图像传感器决定最终画质的数字相机,几乎没有差别的图像传感器,对于获取RAW格式文件的认识而言,图片信息量才是重点。由此可见,数字相机处在电子产品均质化的时代,徕卡SL2高高在上的价格着实很难让人接受的,更是无法理解的。作为索尼的跃跃欲试的直接竞争对手,那么接下来的佳能R3和尼康Z9会使出什么看家本领,让我们瞪大双眼,拭目以待吧!
 
       初写于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2021年4月29日补充重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