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暗夜游魂 ——陈晓琦

2021-9-13 20:46| 发布者:cphoto| 查看:662| 评论:0

摘要:暗夜游魂 ——陈晓琦 在2006年11月的 连州国际摄影艺术大展上,吴旗的这组《白天不懂夜的黑》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少数几个展览之一,展出的16幅作品被英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如数收藏,并被邀请到法国举办展览。此后, ...
暗夜游魂 ——陈晓琦

       在2006年11月的 连州国际摄影艺术大展上,吴旗的这组《白天不懂夜的黑》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少数几个展览之一,展出的16幅作品被英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如数收藏,并被邀请到法国举办展览。此后,英国当代艺术档案馆继续收藏他的夜题材的作品,包括陆续拍摄的新作,至今已达70余幅,法国《世界》杂志对他做了专题介绍。

       夜是吴旗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喜欢夜的气息,习惯于夜的灯红酒绿、影影绰绰、飘忽迷离。白日里他常常有些焦躁,这焦躁要用夜来抚平。对于他昼与夜不是日出日落的交替和明暗转换,而是两种精神状态的分界,他的心理深处潜藏着一种对夜的期待。夜给他激情和敏感,他说,夜幕是遮盖也是张开,夜的呈现与白天完全不同。他指着一张图片说:“这是公园土岗上一条林中小路,这个穿裙子的漂亮女人走下来,白天他会轻松悠闲甚至很优雅,黑暗却使他紧张,步履慌忙、身体收缩、姿态变形。看到不远处蹲着的这个男人吗,在白天女人不会感到他的存在,这时她最注意的就是这个男人,害怕和警惕。人对黑暗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这个远处蹲着的男人从头部的轮廓看在注视着女人,眼神与白天一定不同,他不需要遮掩某种欲望。两个在白天毫不相干的人,在夜里就会相互影响。如果这里有灯光,情况就会有所改变。灯光的功能不仅是照明,还缓和紧张,抑制欲望。”说这话的时候他又沉浸在暗夜之中,不仅观察入微,深得滋味,还有一种凸现的冥想特质。

       他在为这组作品展览出的小册子的扉页上引用了这样一段话:“夜是一种解放,一种理由,是假面的除去,是欲望的绽开……”(引自顾铮《夜巴黎的闯入者》)吴旗是在自己给定的意义上用这句话给这组作品一个注脚。他接着写道:“夜游荡而来,光影迷离,夜之神秘、夜之恐惧、夜之诡谲、夜之恍恍、夜之沉积、夜之躁动、夜之裸露、夜之遮盖……夜让你看到在白昼无法看到的。”这是吴旗对夜的感应,也是夜对他的诱惑。这两年,夜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多数的夜晚他都出没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像一个暗夜游魂,他把自己交付给黑夜而获得一种精神的释放。

       在《白天不懂夜的黑》这道独特的夜风景里,吴旗把朦胧的灯光、诡异的投影、幽灵般的行人作为基本的表现要素,不叙事或尽量弱化叙事,精心设置环境中人物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是心理的而不是现实的,着意渲染一种诡谲、恐惧、令人不安的异样气氛,把现实景物内化为心理层面的视觉表达,营造一个超出视觉经验的非现实空间。健身场景的一幅,是他少数群体人物的图像之一,在幽黑低沉的环境中,健身者拖着长长的影子虚虚实实散点分布,身形怪异幽灵一般。这是他心中的夜,与被摄对象的已无真实性意义的对应关系。

       吴旗作品里有一种渗透夜幕的欲望,一种隐秘窥视的目光,他像猎人捕捉猎物一样抓取人物的瞬间,所有的人物都呈现出一种“夜的状态”,乍然定格,形态诡异、亦真亦幻。这些图像是一个城市夜游者心绪与黑夜的共振,一团黑暗中冥想的幻觉,一种窥视捕捉中心理的渲泄。

       吴旗对拍摄环境的选择,往往避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专拣夜深人静时,偏僻幽暗处。这首先出于他个人的夜心理诉求,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他才能专心顺畅地呼吸夜的特殊气息,游走、感受、冥想。同时这种环境选择也是一种“夜的语汇”的选择,微弱的灯光、浓重的暗影、奇异的色调、隐现的物体,在整体性的结构中,进行着他关于夜的个性化图像陈述。

       吴旗使用的景别一般是中远景,并且越往后期的作品景别越远,就是说相机与人物之间保持着较大的距离。我想这首先是一个窥视所需要的距离,太远看不清楚,过近容易惊动,这种时间、环境、气氛中的惊动会对被摄对象造成比白昼更为严重的侵犯甚至惊吓。照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侵犯性的工具,消除或减弱对被摄对象的侵犯已经成为对摄影师的道德要求。吴旗多次谈到这一点。所以吴旗选择的拍摄距离既是窥视需要的距离,又是道德需要的距离。另一方面,吴旗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物,而且是夜状态下的人物,这就需要充分的环境烘托。把人物置于较大的空间中,更能显示夜环境对于人的作用力,加剧观看的紧张感。面貌不清的夜行人究竟是从容还是恐惧已经无关紧要,说到底,中远景是吴旗感受暗夜设定心理空间。

       吴旗在真正的走进黑夜,寻找那些属于黑夜的东西,而最终找到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夜的观看方式,他用这种方式刻化出夜的表情、夜的质感,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他的镜头里世界越来越虚拟化、景观化了。

       吴旗在黑夜中的拍摄不免有情绪的波动与心理的紧张。选好了地方、支起了相机,“当人物影影绰绰出现,总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兴奋,特别是快要走到预期的位置时,有时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所以必须用快门线。快门响过,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捕获成功的快感。”吴旗说这话的时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实图像本身已经记录下他的这种心理轨迹。但他始终保持着抓取的敏锐和对图像的精密控制,他象控制画笔、油彩一样控制相机,控制着景深、速度、色调、构成,力求图像的简约、抽象、精致。夜题材的作品他全部使用柯达KDA120数码相机拍摄,去年使用了多年的相机损坏,他又照样买了一台,这让很多人不解。数码相机更新换代象走马灯一样,哪有去买几年前的老型号的。其实吴旗对多种相机进行过比较,他看中的是这款相机在拍摄暗部景物时产生的燥点,一般来说这被视为缺点,许多摄影师避之不及,但对于吴旗恰恰是产生油画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过燥点的运用需要通过曝光量严格的控制,燥点过大则“糠”,过小产生不了效果,吴旗对此已得心应手。

       这组作品最初在2006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即受关注。在连州展出时重新制作,加大尺幅,在油画布喷绘,以强化油画效果,并用古典的画框装饰,这时他很像一个画家。其实吴旗原本就是画家,而且颇有功底,还是平面设计师,设计了许多优秀作品。1990年吴旗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从事油画创作,后开办一家平面设计公司,1993年开始摄影。早期的作品基本沿袭了传统的**记录的路子,拍过不少民俗和都市生活的题材,但作品中总带有一种个人观察的特征和语言探索的努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三年前拍摄的《铁路》,一条废弃的铁路两边已经盖满了平房,居民的生活环境因铁路而与众不同,吴旗选择了一块地方,长期跟踪拍摄,把铁路作为固定的符号,以格式化的形式记录生活的形态。在《铁路》里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与在夜题材作品里相似的观察和结构形式特征。《白天不懂夜的黑》可以看作是吴旗摄影创作的一次转型。

       吴旗的绘画经历最终对他的摄影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纪实性的图像中融入了更多的绘画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画意风格和作品的艺术气质。关于这组作品的创作,吴旗说更多的受到基里可绘画的启示。乔治欧·德·基里可是意大利现代绘画形而上派的创始者,他的神秘梦幻的、糅合造型思考的静寂画面,描绘出谜样的孤独空间,是冥想中的“心象风景”。在这一方面吴旗与之可谓一脉相承,但是,形而上绘画的画面都是静止的,吴旗却把摄影手段对于运动的表现融入其中,一些图像中人物的动态瞬间和慢速度曝光产生的晃动、虚影是主要的表现要素,这显示出与基里可的本质区别,就像形而上派与描绘速度感的未来派的区别一样。吴旗作品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对于运动的表现不仅没有破坏那种神秘梦幻的“心象风景”,而且强化了图像对夜的陈述,彰显着摄影的“镜头语感”。

现在吴旗仍然经常游走于黑夜,这组作品的延续现在还看不到尽头。他在对黑夜的独特观照中,拍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黑夜,也拍出了黑夜中的自己。他何尝不像一个出没于暗夜的游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