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从拍荷花,谈谈观察力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2022-7-14 12:18| 发布者:cphoto| 查看:6131| 评论:0|来自:高宝昌

摘要:从拍荷花,谈谈观察力与摄影创作的关系高宝昌(网名:臭哈苏)人类是视觉动物,人们非常喜欢图像、喜欢欣赏图像是人类有生以来的本能。图像加工是人类大脑的本能,人类在学会说话和使用文字以前就学会了创作图像和识 ...
从拍荷花,谈谈观察力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高宝昌(网名:臭哈苏)

人类是视觉动物,人们非常喜欢图像、喜欢欣赏图像是人类有生以来的本能。图像加工是人类大脑的本能,人类在学会说话和使用文字以前就学会了创作图像和识别图像(除了嗅觉而能找到亲人和熟人的直觉首先来自视觉)。






对于自己拍摄的纪实类图片的使用,始终保持极其谨慎的态度

数字革命使图像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使其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泛滥成灾的图像数量也令视觉审美更加疲劳。在数量众多的视觉图案中一眼就能发现好看照片的普遍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已知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绘画行为的出现早于书写行为至少要两万年,艺术是普遍存在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所有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以不同的形式在创造艺术。同一文化的人在迁徙到不同环境中久了,随着视觉感受和可获得工具及创造原料的不同,也会演化出适应环境的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创造特点。



艺术创造会通过夸大某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些独特性的视觉要素来强化人们快速辨识出它的视觉张力,也就是用事物的精髓来概括或形容某物,这也是最具辨识度的视觉要素。选择那些在视觉识别过程中最有趣或者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并将这些要素进行主动的夸张或者突出性的处理,以达到通过巧妙用光和摄影构图的手段予以呈现的视觉语言来描绘,就形成一幅与众不同的照片。

使照片吸引人的独特元素顺其自然而绝不唐突的被强化或夸大以便引发更强的视觉注意力,激发情感共鸣和视觉兴奋就达到了普遍认为是好照片的效果。



在一大片的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荷花和荷叶之中,通过取景框,利用光圈调整的景深深浅,通过虚实结合的技术技巧,把所有多余的视觉特征去掉并非易事,这些多余的特征对于识别拍摄者想要描述的荷花往往毫无帮助甚至画蛇添足,让拍摄者把想要展现的细节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画面上,就是摄影创作的灵感源泉和美学动机。



旧石器时代的创作者就把野牛和马的解刨特征整体性地夸大了,使它们更容易被上万年后的我们所直观的识别。换句话说,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在创造着抽象化的极简风格的视觉艺术。时代发展到今天,不会撒谎而如实记录的摄影器材是当现代工业产品,拍摄者的技术装置。拍摄者通过操弄当现代工业技术装置获得画面的过程,赋予了不同拍摄者使用技术装置的高度自由度,即使同时用完全同样的摄影器材对准同一片区域,但也会制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画面。有的画面具有美感,有的画面差强人意。细微差别就在于拍摄点偏右或者偏左那么一丁点的距离,偏高或者偏低那么半米的距离,光圈或者焦距就差那么一点点,画面效果也会是迥异的。这就体现了观察的意义。洞察力见证了拍摄者的审美诉求,也一览无遗的展示了审美品位。

数字革命和彩色摄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性。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对阅读的渴望似乎在降低,通过视觉获取外部信息的习惯已经养成(包括动态视觉甚至更依赖动态视觉信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观察都基于人类的视觉识别系统。从人类生命科学的视角来看,人眼只是感知周围不同的色彩和亮度,大脑的视觉区域则将这些不同亮度的色块信息组合成物体和图案(就如同数字摄影的编码译码过程)。辨识技巧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触觉、味觉等的综合感知经验。其中,对比度适宜的物品更容易被识别,也更容易留下好感。正如我刚刚提到的,视觉判断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眼睛收到的复杂的视觉信号中寻找图案。每次识别都会诞生快感或痛感,带来愉悦或者厌恶的情绪。对比度适宜和图案相对平衡的画面更令人舒服和易于接受。


想想看,拍摄者的摄影作品能使观者的大脑感到愉悦,他们就创作出了人类视觉系统所喜欢的作品。不同的视觉元素不仅在大脑视觉区的加工区域不同,加工先后顺序甚至也不同,譬如,我们会首先感觉到颜色,然后是形状,再然后是运动。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目接不暇而混乱的视觉信息,而观看艺术作品的愉悦之处就在于它们之中有更多的规律和秩序可寻。表达一个视觉元素,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或者线条,最好是削弱其他元素(简单是复杂的极致)。具体到摄影技巧上,除了移除,就是通过虚化来实现。寻找最纯粹和完美的事物,就是寻找这个事物的视觉属性的精髓。在寻找事物精髓的过程,大脑需要构建理想模型,然后幻化为你通过取景框有目的的取舍的学问和技巧。这就包括用光(逆光、顺光、侧光)、构图(色块或黑白反差、线条,形状,聚焦点对准主体、陪衬、黄金分割和比例关系、虚实关系)、镜头选择(镜头焦距决定透视关系)、光圈(光圈大小决定虚实效果,买买得起的体积小巧的大光圈镜头永远没错)等等。




艺术欣赏取决于个人品位,拍摄时的你认为美的自然是会留下的,认为对美是有干扰性的就会舍弃或者虚化掉。如何取舍,完全取决于瞬息万变中你举起相机对着被拍摄体的那一刻,通过夸大特征,增强对比或者强调排列,孤立或结合不同元素,从而有助于观赏者辨识主体,并因为减少了辨识难度而获得视觉愉悦。一幅单图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一组组的画面则体现了拍摄者的审美趣味。什么样的画面在拍摄者眼里是美的,简约的还是繁复的、直截了当的还是古怪抽象的、绚丽复杂的还是简单明快的。审美趣味是创作者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客观客观诠释,甚至是人生价值观的再现和提炼。



能够让观者简洁易懂、内容更有趣、画面更吸引人,摄影画面给人以舒适感、绝非充满陌生感的亲近感来自看似平凡的不平凡,不用抽象语言刻意形容的浅显易懂,遇到这样的照片,就算不会照相也从未接触过照相机的普遍审美客体所认为的好照片就诞生了。传承几千年上万年的古代雕塑、绘画、建筑,正如一座座历史丰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顶峰。如何用当代工业产品的摄影器材制造出同等生命力的图画,是需要拍摄者思考的问题。而摄影作品传达出的那份美感如果还有公众看后能引发共鸣的时代价值或艺术魅力,也许更是摄影的真谛。

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

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为八家摄影期刊(除《摄影世界》和《人像摄影》以外的《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照相机》、《感光材料》、《人民摄影报》)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摄影专栏文章。还有大篇幅摄影理论文章入选中国第七届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摄影理论高级论坛。除此之外,也在好几份非摄影期刊上发表过众多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