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点指明道姓的批评

2006-4-6 14:42| 发布者:| 查看:2454| 评论:0|原作者: 虞若飞

   中国摄影界批评的气象开始出现了,无论是争论也好,谩骂也好,总比一潭死水要好。不过,现在的摄影批评还是很怪味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棒打一大片,把整个摄影界作为一个对象来骂个够,恰恰少了更重要的对摄影家个体的批评。其实,艺术归根到底是个体的行为,每个杰出的艺术家都应该是独立无二的存在。就算同一流派,同一艺术群体,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支柱还是个体。中国摄影界也不是一刀切,都一个模样,其中存在许多层次,层与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别。现在把这个庞杂的复合群体简单化成一个对象,且常常当成一个“个体”对待进行批评,可想而知,那些批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是怎样。世上没有一个医生可以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药可以适应任何人任何病。中医就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很讲究配伍,同一症候,不同的人,使用同样汤头还要因人因时加减。中医的辨症施治,更可理解为“辩证”施治,是辩证法的朴素体现。做艺术评论,同样需要这种辩证精神。当然,分流析派,研究某个艺术群体或艺术思潮,这在艺术研究和评论中确实很重要,不过那必须是在一个足够的时间段和境域内深入考察之后的严谨学术活动,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可以随随便便做的,不象现在谁都可以张口便喜笑怒骂整个摄影界。事实上,艺术批评的大部分工作,还是集中在艺术家个体及其作品和艺术特定现象的批评上。就象是别林斯基那样伟大的文艺评论家,他一生中大部分工作也只是评论俄罗斯的作家及其作品。对艺术家而言,真正更加有益的批评可能还是个体批评。当前中国摄影界之所以出现怪怪的“整体”批评现象,缺乏指名道姓的“个体”批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点:一是批评还滞留于“人情面子”的层次上,批评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缺乏正确的批评心态与接受心态,谁也不想拉下脸皮得罪人,因此不点谁也不惹谁胡批一气,冤无头债无主,谁也奈何不得。二是摄影界的小集团意识比较浓厚,山头作风比较严重,你一帮我一伙,师生弟兄结小圈圈,大家同舟共济,相互抬举,一致对外,老虎屁股摸不得,谁也惹不起,稍有见识的摄影理论家都会明白此等“贾雨村”式行规。三是中国真正有个性有风格的摄影师不多,目前所达到的层次也不高,缺乏个体研究的价值,激不起摄影理论家的研究兴趣,只好把层次高的与层次低的混淆一起研究,骂小姐可不能少了丫鬟。四是所谓的摄影理论家多不是铁杆子,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本身还经不起敲打。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自己还心虚,怎有胆子敢针锋相对指名道姓批评人家?四个原因中,最后一个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任何事业都是从筑基开始的,什么路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当前摄影批评的方式和形态,故且看作一种客观而合理的存在,不必过多指责和自卑。关键是,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具备一定的反省力,从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中觉悟过来,纠正过来,不断走向完善。我想,理论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工作,不妨从摄影界理论家开始做起,培养自己的理论勇气和正气,亮亮堂堂地站出来,力避那种象浆糊一样的批评,指名道姓的开展“个体”批评,哪怕是指桑骂槐也好。另外,我们的摄影家也应该明白“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培养正确的批评接受心理,主动与摄影理论家沟通探讨。没有真正的艺术批评,不可能有艺术的重大发展。其实,摄影批评正常开展后,最受益的还是摄影家。如果我们的摄影理论家和摄影家能够站到同一个平台上来,心平气和的进行“推手”,而不是没有规则的“散打”,那么,中国的摄影批评将会出现全然不同的新气象,进而带来中国摄影的新气象。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