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假照片、“工分制”及其他

2006-4-6 16:50| 发布者:| 查看:1970| 评论:0|原作者: 柴 选

    一位记者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与几位同行外出宵夜,被一个卖花男孩缠住不走,于是有人灵机一动,拿出嘴里叼着的香烟让男孩抽。男孩接了无意识地吸了几口,当下另一位拿出随带的相机按了几下快门。翌日报上便刊出有关卖花儿童的报道,并配用了那张男孩抽烟的照片,图片说明大概是孩子在外流浪容易学坏而抽烟云云。
    无独有偶,几位业内人士曾就某报头版一幅戒毒者再染毒的照片发生争论,不少人认为其中有诈,理由是:该照片构图十分规整,且片中4位吸毒者都将装有毒品的注射器插入自己的肌肤。照一般意义而言,这样集体注射毒品的情形并不多见,而且配图的文字说这是在戒毒所里,就更令人生疑。后据知情者透露,这是那位记者仁兄导演的一幕,每位画面中的吸毒者“演员”都得到了一定数额的实惠。
    有人问曰: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为一张见报照片还值得记者煞费心思?见怪不怪者答曰:“还不是为了多挣‘工分’?!”
    如今报刊社对摄影记者的考核都进行量化,每月按发稿量算收入,发够多少张片子只能拿到基本工资,超过多少张或有多少好稿才能得奖金,这极大地鼓励和调动了记者的积极性。其实,记者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多,比如,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社会生活日日平静,没有什么特别的重大事件时,记者自然得到街头转悠,拍点撞车之类的社会新闻。这毕竟太辛苦,于是就有少数人想玩点花样,动点脑筋,想以巧取胜,低投入换来高回报:那诱人的奖金,总比给吸毒人员10块辛苦钱划算得多,何况还能既得利又出名。在同样条件下,编辑们当然会选题材好、画面“刺激”、能吸引读者视线的片子,这样的照片也易于在报上做大(须知,照片的见报尺寸也是计算‘工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为多挣“工分”就去制造新闻,甚至自己投资去造假,如何对得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有人说,数码相机的产生为新闻摄影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上述种种事例都是用传统相机做出来的假照片,又当作何解释?其实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无论是用数码还是传统相机胶卷,都存在造假的可能。为了那几文烟酒钱而造假不值得,这样的行为也会为同行所不齿。
    作为一名编辑,不要被那些眼花缭乱且让人胆战心惊的“刺激”画面所迷惑,在选用照片时多想一想,从常理的角度,从摄影本体的角度多考虑一些,千万别图一时畅快而让假照片堂而皇之地上头版。
    作为一份报纸,如果常哗众取宠,刊登那种让明眼人一看就知有假的新闻摄影作品,相信这样的报刊生命力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读者的鉴别能力会越来越高,假照片也难以轻易逃过大家的眼睛。

2001年8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