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说说什么才叫文本分析(四)

2007-11-15 10:48| 发布者:| 查看:1686| 评论:0

最后又用了修辞学等方法的分析。

“血”之讽 喻

——解读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

(接上回) 

 

小说中与晴/阴、亲/仇等紧密关联着的,是“血”。小说有关“血”的描写,俯拾即是:

 

 母亲开始咳嗽了,她咳嗽的声音很夸张。接着是吐痰的声音。那声音很有弹性。他们知道她是将痰吐在手心里,她现在开始观察痰里是否有血迹了。…………他走到近旁蹲下去推推他,堂弟没有动,接着他看到堂弟头部的水泥地上有一小摊血。他俯下身去察看,发现血是从脑袋里流出来的,流在地上像一朵花似地在慢吞吞开放着。……此刻母亲仍端坐在那里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她看到雪了。……  ……于是他看到了那一摊血。血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耀眼。他发现那一摊血在发出光亮,像阳光一样的光亮。…… 

 

余华似乎对“血”情有独钟,更是写“血”的高手,比如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但就有关“血”的语义的巧妙利用,以及对“血”的“戏剧化”处理而言,本篇小说可以讲绝不亚于《许三观卖血记》。作者在本篇小说的中,故意把有关“血”的描写,控制在“血液”这样一种最为本原与单纯的意义上,显得极为克制;而其效果却至为多义至为复杂。小说中描写的“血液”是“人血”,而人之“血”还可以有另外的意义,一个是血缘、血亲、血浓于水等;另一个则是血腥、血案;再有就是血性,如血气方刚、血性男儿等。作者有意不说这些,但这些意义却全都“暗藏”在小说的深层:在血浓于水的血亲之家里充满仇视,有着血缘关系的血性男儿亲手制造了毁灭血缘(杀子)的充满了血腥的血案……

我们可以上面例举的“舔血-杀子”,更是把“血”的这些不同喻义间的冲突与张力,“戏剧化”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血缘关系之间的血腥气,在“舔食”中被细细地“品味”了,山岗之妻呕吐了,而皮皮却尝到了“一种崭新的滋味”。血亲与血腥——这两个在常识看来似乎是形同末路的意义之间,从而被一种巨大的“张力”紧锁在了一起。这是对于“血”的反讽。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的最后部分:即被枪毙后的山岗在医院里接受解剖的过程。这也可被看作是小说讽刺主题的继续和高潮。首先,这是血亲间血腥复仇的极点——让山岗死无全尸,而这一过程却导致了一个更为“戏剧化”的结果:山岗的睾丸被移植到别人身上后居然生了个儿子,“山岗后继有人了”。表面上,这是对复仇者(山峰之妻)的颠覆,但在深层意义上,却是对有后/绝后的消解和颠覆,是对传统男权中心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的绝妙讽刺。睾丸移植(又一种阉割)到了别人身上,是有后还是绝后呢?又是谁的“后”呢?这一由血仇而带来的血亲关系,又到底是亲?是仇?又将带来怎样的亲/仇关系呢?

另外,对解剖山岗肉体过程的详细描写,又可视为是对所谓“血性男儿”(男子汉气概)的讽刺。80年代社会上曾一度极其推崇所谓高仓健似的“男子汉”,“寻找男子汉”之类话语不绝于耳。而这篇小说中对“血性男儿”(山岗、山峰兄弟)的描写,无疑是与这类话语构成了“互文关系”的,是对有关“男子汉”神话的“戏拟”与颠覆。小说最后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他(医生)捏捏山岗腿上粗鲁的肌肉对山岗说:‘尽管你很结实,但我把你的骨骼放在我们教研室时,你就会显得弱不禁风。’”

  

注释:

 

1、  引自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引自希利斯·米勒著《重申解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脚作为生殖器的象征性替代物,在现代性心理学有关“足恋”的分析中,已昭然若揭。对此,蔼理士著《性心理学》中有详细分析,弗洛依德的著作中也多有论及。[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