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像传奇 69巅峰艺术摄影作品诞生记》

2008-7-7 10:39| 发布者:| 查看:1759| 评论:0

编辑推荐
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时代。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读图的书,它让你读懂摄影史上那些彪炳千古的影像。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而是使人于轻松愉快的欣赏中了解摄影的历程;没有枯燥无味的灌輸,而是使人于不知不觉中敏锐自己的眼力;没有离图万里的阐释,而是使人的潜移默化中把握成功的奥秘。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原《中国摄影》杂志主编 袁毅平
后影既可以记录“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这“世界”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本书为你讲述这隐藏着的“世界”的故事,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呈现于你眼前的那记录和创造的“世界”。
——摄影理论家、编审 任一权。
回顾100多年的摄影历史,有些影像虽然已经久远,但给后人的启迪是无穷的,甚至一部分今天看来依然处在时尚前沿。作为摄影人,时常回顾这些经典影像非常有益。《影像传奇》将历史上的精彩瞬间一个个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摄影历史画卷。观赏这些作品,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认识摄影,还能使摄影者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 冀运表
拍摄照片时,心中有,眼中才会有,解读照片同样如此。《影像传奇》所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生动、翔实、信息量较大,能帮助你对这些经典作品“一目了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灵感和快乐。
——摄影理论家、教授 丁遵新。
黛安娜•阿巴斯说:“一幅摄影作品是关于一个秘密的另一个秘密”。本书为你揭示了影像背后的“另一个秘密”。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 李树峰
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先驱找寻摄影本体和艺术特性的曲折历史,对我们如何张扬摄影独特美学个性颇有启迪;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与社会生活的不解之缘,将使我们对如何发扬摄影纪实功能,推动社会前进增添信息;阅读本书,不难看出科技发展对摄影演进的巨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如何采用高新技术促进摄影语言变革、促进摄影美学观念进步树立勇气;阅读本书,还不难发现摄影家探索个人风格的足迹,对于我们如何协调艺术家主观意识和时代认同,提供有益参照。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杨恩璞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69幅不可不知的艺术摄影名作,它们犹如一座座高峰,构成了人像摄影的壮丽篇章。你或许看过它们,然而其创作理念、拍摄经过及相关的轶闻趣事,却往往不为人们所知。 黛安娜·阿巴斯说得好:“一幅摄影作品是关于—个秘密的另一个秘密”。本书将向你讲述那“另一个秘密”,以及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夏雨,湖北省咸宁学院中文系毕业,毕光摄影艺术学院摄影经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自2000年在香港《中国旅游》发表摄影专题《闯王长眠地九宫山》以来,先后发表《“另类”的对比》、《由单一走向多义》、《斑斓秋色入境来——温谈秋季景色的拍摄》、《有意味的组合》、《游走数码影像间》等摄影理论与评论文章100余篇,并在《中国摄影报》、《人像摄影》等报刊开办《中国早期照相业拾零》、《聆听大师》、《经典回眸》、《过去的影像》、《摄影三十六计》等专栏。此外,世纪在线——中国摄影中心网“夏雨工作室”辟有《摄影名家长廊》。
主要著作:《摄影史话》(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回望大师——世界纪实摄影十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回望大师——世界艺术摄影十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

目录

1844 草垛
1844-1846 开着的门
1857 两种人生道路
1858 芳魂欲逝
1858 威森河谷
1890 洋葱园
1893 白肯汉渡口
1893 终点站
1898 你是女人中有福之人
1898 七个弥留之际
1898 亚当与夏娃
1899 抛圈
1902 草坪上
1902 思想者
1903 台阶的海洋
1903 芝加哥杰克逊公园的雪景
1907 残松之魂
1912 章鱼
1916 三潭夕照
1920 东方罂粟
1922-1930 对等物
1924 建设者
1926 调侃的舞者
1926 动态习作
1926 物影照片
1927 半圆山的巨岩
1927 无题
1927 鹦鹉螺壳
1928 伞菌和草
1928 上甲板
1929 两朵吗蹄莲
1930 青椒第30号
1930 大提琴家
1932 攻瑰与木板
1933 跳过水洼的人
1933 变形
1933 拿徕卡相机的女孩
1933 人体
1934 春树奇峰
1935 力挽狂澜
1935 马赛运输桥上看到的风景
1935 哇!黄油没有了
1937 金鱼缸
1938 芭蕾舞
1938 评价良好的午睡
1941 月升之时
1942 下楼梯的裸女
1942 新*的男孩
1943 内华达山脉的冬季日出
1944 威廉逊山
1946 旧日南方的挽歌
1948 沙丘日出
1950 默塞德河畔秋人的早晨
1950 霜冻
1950 走路人的脚
1951 肯塔基州
1951 伦敦的小安
1952 纽约
1958 白杨
1958 风景与裸体
1960 飞来的鸽子
1961 东方红
1965 牛奶溅起的皇冠
1968 二月的服装
1969 漂浮的树
1980 日本
1980 软毡帽
1982 我的母亲博尔顿·艾比
1989 空旷天气
[FS:PAGE]

书摘插图

1857 两种人生道路
这是精心安排的一个戏剧性场面:一位先哲引领两个青年走人人生之路,其中一个青年奔向享乐世界,而另一个则走向清醒、体面和虔诚的生活。画面共有几十个人物,左侧是赌徒、娼妓、懒汉、酗酒者等象征罪恶的人;右侧为积极向上的木匠、纺织女工、学者等人物;画面中央是一个赤身裸体正在忏悔的妇女,意在说明只要悔过就有希望。
照片作者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 Rejlander,1813—1875),在罗马当过肖像画家。19世纪50年代,他开始研究复杂的画面拼接技术,试图制作出类似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的寓意性照片。
《两种人生道路》是雷兰德的代表作。这幅31英寸×16英寸的照片,模仿拉斐尔《雅典学院》的构图,用32张底版制作而成。当时,要把这么大的场面拍在一张底片上很不容易,雷兰德只好采取分组拍摄的方法,先拍下一组组人物,再拍布景与道具,最后用遮挡的方法,把32张底版上的影像逐一叠印在相纸上。由于制作过程复杂,他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
1857年,这幅早期画意摄影名作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引起了极大反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称它为“最壮观的场面、最出色的照片”,用高价买下它,作为艺术珍品收藏。但更多的人,对画面中的半裸人物感到震惊,认为它是一幅淫秽照片,它在苏格兰展出时,人们甚至将有裸像的一半盖住,只展出比较保守的另一半。
花了很大力气拍摄和拼接出照片,却得不到理解,这使雷兰德深感失望。在给鲁宾逊的信中,他沮丧地写道:
我已厌倦于为观众拍摄了,因为这事既无功又无名,只是招来挑剔和不理解。以后的展览会就只应当展出风光照和人像照——这不就好了。
从此,雷兰德放弃了自己首创的照片剪贴和多底叠放技术,转而从事人像和风光摄影。就在他将要取得某些成功时,却在1875年因贫困死于英国克拉普哈姆。
书摘与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