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发现的眼睛

2009-3-7 13:41| 发布者:| 查看:2415| 评论:0|原作者:藏 策

 .

.

发现的眼睛

.

——评朱英豪的摄影

.

. . . . 

 

.

. . 

我发现朱英豪拍摄的照片,如果遮上作者的名字,可能会有很多人以为是某个西方摄影家的作品。然而事实上不是,他甚至在国内都不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

看他的那些纪实类作品,朴实、平淡,完全没有故弄玄虚,没有花里胡哨,甚至都没有那些令人眩目的所谓“瞬间”感。但他的片子里却有某种特殊的味道,有某种平实中的深刻,有返朴归真式的大家风范。照片里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常态,就像生活在那个环境中的随便哪个人。然而这些照片却一点都不普通,真的不是哪个“资深摄影家”能拍出来的。而他的那些人像作品,以及人文建筑等作品,也都显示出了不凡的功力。这种功力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摄影技术与技巧,而是一种对于影像的感觉,一种来自心灵的观察与发现。我曾在文章里反复强调过,摄影的最高境界,不是驾御影象,而是解放影象。一个摄影师的拍摄技巧再高,那也只是在驾御影象,充其量不过是个摄影匠,而惟有解放自己的心灵,发现真正属于自己视觉维度,才有可能去解放影象,才有可能拍出真正属于摄影独有的那种感觉。从这个角度上说,朱英豪的摄影确实可以说已超越了“技”的藩篱,而开始抵达“道”的境界了。

什么是对影象的发现和解放?按我的理论观点那就是“反俗套”,就是从俗套的枷锁中自我解放出来。“反俗套”并不是人家怎么拍我偏不这么拍那么简单,更不是简单的故弄玄虚和标新立异。“反俗套”其实首先是对于自我心灵的一种解放,是不让已然被俗套化了的现实遮蔽自己发现的眼睛。

我们知道,现实社会中充满着俗套,中国摄影之所以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摄影者无法勘破现实中的俗套,且自己的心灵亦被俗套所捆绑所劫持。心灵的俗套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也正是“超隐喻”劫持了心灵的结果。我常爱举这样的例子:摄影家看见个光膀子的老汉,拍下来就叫“父亲的脊梁”,看见个老太太拍下来就叫“母亲的期待”……在我们国内的各种月赛、影赛中,到处充斥着这类俗调的片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正是心灵被“超隐喻”化,被俗套化的结果。当摄影者的心灵被俗套化之后,他所看到的现实就不再是现实,而是一种被俗套化了的想象的“现实”。我有一次与几个影友路经蓟县山区,看到了一个老大娘抱着一筐柿子对着我们的长枪短炮在笑。一个影友拍下来后,立刻起了个题目,叫《丰收的喜悦》。于是我便走上前去问那个老大娘:“你们丰收了吗?”老大娘说,“没有,一家人一年的吃喝就靠这点柿子了。”我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呢?”她说:“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照过像呢,见有这么多人给我照相,于是就乐了。”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的摄影者往往会面对真实却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的眼睛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膜,一层俗套化想象的膜,任何现实中的真实都被这层膜隔绝了起来,而这层膜表面上的虚假映像永远都是“糖水”。

而朱英豪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没有经过类似的“糖水”的洗礼,他的眼前没有那层膜,他还保藏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他做摄影没有一般摄影人的功利心、获奖心,他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是否要做一名专业的摄影家。我并不是说摄影讲求功利就一定不好,但当功利即意味着某种歧途时,非功利显然可以成为一条自救之道。朱英豪的文化背景也是国际化的,从他的图片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异域文化的风情,但他的视野却是个人的,是有着丰富的国际化文化背景的个人的。

.

 

“我是一个渐渐失去生活目的的人。有时候我感到很虚无,但是这种‘无’让我肆意地快乐。当道路不再你的脚下往某一个被人期许的方向延伸,快感和幸福感却伴随着多种可能性在慢慢滋长。”[FS:PAGE]——朱英豪语。

 .

从朱英豪的这些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自由的心灵,一个化解了种种俗套的精神的所在。我认为,朱英豪的摄影,对于国内的摄影人应该是有启发的。他为我们演绎了一个自由心灵,和一双未受污染的发现的眼睛。

.

.

.

 

.

.

 

.

 

.

3

.

.

.

(朱英豪作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