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遮蔽了的关键词: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考

2009-12-21 16:41| 发布者:| 查看:1790| 评论:0|原作者: 藏 策

我是从不写时事评论类文章的,倒不是我不关心时事,恰恰相反,我不仅非常关心时事,而且对时事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虽洞若观火,但超出我专业范围的事,我一般是不愿意置喙的。前些天由“杨元元事件”引发的左黎女士与章文先生之争,我是看到了的,对杨元元以及底层之类话题,我不想多说,但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题,事关中国学术,我倒有兴趣多说几句。

.

.

.

.

被遮蔽了的关键词: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考问

.

.

.

 

 

.

.  

我是从不写时事评论类文章的,倒不是我不关心时事,恰恰相反,我不仅非常关心时事,而且对时事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虽洞若观火,但超出我专业范围的事,我一般是不愿意置喙的。前些天由“杨元元事件”引发的左黎女士与章文先生之争,我是看到了的,对杨元元以及底层之类话题,我不想多说,但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题,事关中国学术,我倒有兴趣多说几句。

“知识”是否能改变“命运”的讨论,其实从一开始就遮蔽了两个最最关键的词: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命运”?这两个词之所以从一开始就被遮蔽,是因为人们早已习惯了现行体制语境中有关这两个词的所指:所谓的“知识”就是某种技能,甚至连技能都不算,仅仅是会应试并熬到了一纸文凭而已;而所谓的“命运”,也只是“全民奔小康”之类世俗语境中的由贫变富或由民变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和“命运”却是不应该在这般市侩式的语义系统里进行讨论的。杨元元好歹也受过高等教育,讨论这样的人和事,却选择了小市民话语而遮蔽甚至是忘却了人文话语,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哀!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作的碑文中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我以为这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意义。——人通过读书治学,让自己的内心从俗人的境界和俗套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学会独立思考,从一个俗人成长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这种人生境界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改变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确实是能改变命运的。孔子说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改变命运了吗?从世俗的角度说,没有。颜回既没做官也没发财,还过上了苦日子……但从人文的角度看,颜回是改变了命运的,因为他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一位贤人。作为贤人的颜回非但不会因贫困而自杀,反而会自得其乐,因为他摆脱了“俗谛”。

前30年社会的价值导向是“越穷越光荣”,后30年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奔小康”,而有关“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之类的精神维度被嘲笑为“传统观念”……其实,贫与富只是同一个语义轴上的两个极端,而这个语义轴本身就是“俗谛”,今天的求富只不过是出于对记忆犹新的“贫”的恐惧,不过是对“贫”的一种矫枉过正式的过度补偿而已。纠缠于这样一个语义轴,无论是以“贫”或“富”来作价值标准,其实都是对人的精神的漠视!

今天的人们终于只会用“俗谛”来思考问题了,终于自觉地遮蔽或是干脆忘却人文话语了,这实在是现行教育的一项丰功伟绩。因为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所谓“知识”,根本就不是摆脱“俗谛”的,相反却是加固强化“俗谛”的。前30年的教育,其实是反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廉价劳动力;而后30年的教育,其实是技能教育乃至应试教育,技能教育旨在培养“智能化”的劳动力。由廉价劳动力转为“智能化”的劳动力,就像从机械相机升级到电子相机以及数码相机一样,功能多了但仍是不会独立思考的工具。以往的“螺丝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机器了,于是就需要培养“智能化螺丝钉”。 “智能化螺丝钉”需要会外语、会IT、会管理、会写论文、会咬文嚼字……唯独不需要会独立思考,于是“统一答案”式的应试教育便派上了用场,用死记硬背来抵消自由思考……[FS:PAGE]

再“智能”的“螺丝钉”也是“螺丝钉”,“螺丝钉”不需要独立思考,对“螺丝钉”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输入一套“知识程序”,以便增加其“功能”,而不是培养其“爱智”的精神。

按理说,杨元元其实才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好学生,而左黎、章文以及阿拉皆不是,因为我等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独立思考。清华大学完全可以收回左黎女士的学位证书,因为她的知识漫溢出了学校所灌输的标准的“知识程序”,她给自己增添了新的“功能”,成了一枚会自主思考的“钉子”。清华大学之所以没这么做,乃是因为社会毕竟进步了,会自主思考的“钉子”越来越多了,无论是知识的输出者还是接受者。

对于学会了自主思考的知识分子而言,“知识改变命运”那是一定的,因为学会了独立的思考肯定会给他们带来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但对于“智能化螺丝钉”们而言,就需要碰运气了,因为升官发财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全看个人的造化。当“机器”亟需“螺丝钉”时,他们就会时来运转,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当“螺丝钉”大量过剩时,自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杨元元……

对世俗语境中“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空头支票的破产,我倒以为未必不是件好事。我见过太多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了,其中只有少部分是既提升了人生境界又取得了社会地位的佼佼者,而更多的则是混得了一纸文凭的市侩。这些人进入官场多是贪官,进入商场多是奸商,进入高校则成了钻研学术腐败的“学科带头人”。一个根本没有“爱智”之心的人,只会把“知识”当成敲门砖,甚至当成欺世盗名的工具,让这些人“改变命运”(升官发财),只会让知识蒙羞,让人类蒙羞!

至于对贫困学生的社会保障机制,那是另一个问题,不属于本文的内容。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谈的是知识与学术问题,观点绝不与呼吁社会保障相抵触,且本人一向认为,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正是防止知识分子人格堕落的有效良方,观者当自识之,请勿曲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