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博客:从网络走上中国摄影家杂志

2011-2-22 16:28| 发布者:| 查看:1815| 评论:0|原作者:袁夏

 

博客:从网络走上<<中国摄影家>>杂志

2008年10月

浩淼网海,一块叫博联社的绿洲上,精英与草根共同耕耘如斯,将生活将岁月将思想深处值得记忆的点点滴滴晾晒于此。当某些记忆不再属于个人,便会被一双无形之手整合其中为更多的人共享。荣幸的是,本草根博客今年五月被香港<<摄影世界>>杂志推荐,十月走上<<中国摄影家>>杂志。我想,那些一直令人仰望的传统媒体都将逐步从高高的学术神坛走下来,步入民间,亲近民间,走进更广阔更生动更丰富更鲜活的现实生活,收获这个时代他们需要收获的影像与影像者,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传统媒体与网络的融合力度还会加大。网络如海,媒体是捕海者,博客则是海洋中有着蓬勃生命力的鱼群,尤其是像博联这样的实名制博客群体。在博联,有太多的收成,等待有眼光的收获者前来收获。

写博的初衷仅仅缘于内心驱使,唯其如此,大千世界才会被人类的心灵点缀得如此美妙。如果个人的小世界能引人共鸣,是极有福祉的事。当感恩生命馈赠,当感恩博联绿洲,也感恩,所有关注的老师与新老朋友.

 


1


2



3

 

自述

袁夏 广东省佛山市群众艺术馆从事摄影工作,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正如在生命的某个时空坐标系上,你必然地要遭遇什么人什么事一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我遭遇到了摄影。生命之流一如既往地往前行,许多的人和事会成为过去,而摄影不会.虽然它留住的是时间之河中已是过去的某时某刻,却魔力般地牵引我对望未来与更遥远的未来。我无法抵挡与抗拒它的这种魔力,心甘情愿地追随它。当我感觉到身边除了阳光,空气还有水的美好时,还能感受到摄影的存在,我就莫名而幸福地感动。

摄影,也许是一个找寻自我、找寻生命、找寻本源的过程,它的走近与走进,直到融入生命,是一个自然而宿命的过程,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小我与世界的关联,成为表述生命的一种存在,成为思考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同时还是内心一次深度的颤栗。

唯其如此,摄影才如一弘清流,仅仅因为摄影而存在,因为生命的表达而存在。博客,成为这个时代撩开众多心灵的窗幔,投影着你思想疆域的影像,便是外界看到你的第一道风景......

 

集市上的回民

[1999年 宁夏 西海固]

 

国家级贫困县同心,怎么能存活在那样的一个地方!

绵延不断尘土翻滚的土垸子厚厚地包裹着它.如果说还有"生存环境"可言,那也只剩下"险恶"这样的词了。

挤在人头涌涌的发菜市场和集贸市场上,我观察着,他们怎样从好象谁都是买主,谁又都是卖主的集市上谋取一份艰难的生活。我看见有人低着头反复数着手上的所得,都是些毛票,最大的票面也不过两元五元。钱如水一样,在这里极度稀缺。

皱着眉揪着心,我试图在镜头中去解读他们的困苦.可是,卖毛巾的女人,手上忙活制作笤帚的男人,他们,愁吗?为什么,我看不见.

上帝,既然在这样一个贫瘠得不能再贫瘠的地方创造了这样一个民族,那上帝也一定会在他们心中撒播隐忍的种子.....

 

一小段感人的劳作

[2005年 广东佛山]

在民间艺术研究社制作工场一角,我注意到他的时候,这位扎作老艺人已经把那些铁线按照设计图纸做成了眼前这个古代女子的雏形,他还在继续用手头的钳子弯曲那些不够贴切的部分,一点一点的,女子在他的手中丰腴起来[FS:PAGE],有血有肉起来。然后,他细心地寻找关键点,一个一个精准地焊接。隔着闪光电弧,我猜想着他复杂的情感。谁说几天下来,老艺人与他手下凭空诞生出来的这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女子,彼此之间没有难舍的情感?我确信,而且感受到了。他端着饭碗,若有所思,琢磨着怎样能够让她更完美些...... 这个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就这样,专注于捣鼓自己的一件又一件作品,手上的活,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在一个角落,在一个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的安静一隅,劳作着,与自己对话着,日复一日......

风景背后的惠安

[2007年 福建]

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大同的时代,海边依然存在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这道独特风景。风景背后, 仅仅是为了劳作方便才如此奇特装扮。.扎的严密只露两眼的头巾,是为了遮挡南方灼热的太阳也为了防止石子崩脸,裤子肥大是为了干活利索。男人能干一切粗重活她们那双手都能干。

那是一双双为制造出海的大船而在酷暑的海边拉大锯把石方一样密实的长木锯成木片的手;

那是在海边从太阳还没有升起到月亮还没有落下踩过碱滩和礁石一趟又一趟往返在海与家的路上挑沙子的手;

那是缝制你们那身在任何群体中都显得清新夺目的惠安女衣服的手;

那是在厨房里日复一日挥舞锅碗瓢盆的手;

那是在退潮的滩涂上弯腰拣拾牡蛎拣拾生活的手;

那是拉扯着孩子在坚硬石头屋的深巷中疾走的手;

那是在临海的小街上握"蹦的"方向盘的手;

那也是在妈祖面前为出海的男人与绕膝儿女安康祈祷了一辈子的手...... 这也许是最后一代惠安女了。

她们的女儿,向往城里的高跟鞋......

迷雾中的香港

[2007年 香港]

带女儿去迪士尼是春节到港的目的。三天时间对于香港来说实在很短,但我还是抽了小半天时间呆在维多利亚。那天阴天有雾,天空间或还飘着小雨,一切都是我喜欢的那种灰色。因为雾,给我的感觉就和上次夏天那暴风骤雨后的景致截然不同。看着海上大小船只来来往往,维多利亚港仿佛有很多故事要在这个时候跟我述说......

这组发布在博客上的维多利亚港系列作品,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系列节目中,被做成节目片花滚动播出。

 

让建筑记住!

[2008年 广东]

不觉间,我们的城市在长高,每天。

当我从一片又一片拔地而起的楼宇前走过,当我在路上朝那高高的脚手架上仰望的时候,我看见,你们把小小的自己镶嵌在都市冰冷的钢筋丛中,蜘蛛般地忙活,编织着别人的家园。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我在想,有多少崛起的楼群,就曾经有过多少从家乡的土地上来到都市的工地上的建设者......可是,人们记住的,只有一个开发商的名字。没有人知晓你们,没有人停留下来,屏住呼吸地仰望都市天幕上你们的"高空绝活"。如果不借助镜头,我也分不清哪是钢的筋骨哪又是人的筋骨。而在你们脚下的脚下,天花乱醉的售楼广告严重地迷惑着人们的眼神......

如果,可惜只是如果,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摇身一变,混成开发商,一定要在楼宇的身上,烙刻下所有建设者的名字,一个都不拉下!让人们仰望你们,让建筑记住你们!

我也悲哀地知道,人们的眼球注定不会在无名者前[FS:PAGE]面停留,就是少许的几个人看了,也未必想知道张三毛,李四虎究竟是谁,但是,那些与你们朝夕相处过的建筑,那些在你们手中一截儿一截儿长高的"孩子",一定得记住你们!就像,孩子,记住自己的父母,自然而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