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从占有兵的影像与劳动者纪实摄影展说开去

2011-2-22 16:57| 发布者:| 查看:2364| 评论:0|原作者:袁夏

因为劳动者展览,认识了占有兵。占有兵的片子,弥补了目前打工族拍摄打工族的影像空缺。因为,没有一个摄影者能够像他那样近距离地深入于他们中间。他拍摄的是他们,更是他自己的生活。

今年四月上旬,我正为劳动者展览伤脑筋的时候,鲍老师把他的图片转发给了我,看到片子,真松了一口气。因为小占的片子,让手中的劳动者展览由阴转晴甚至有点阳光灿烂了。在平遥在连州,更不要说网络了,什么样片子不能展出。但是,像我们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单位,从没做过主旋律以外的展览。一个人默默扛着,琢磨着,不到最后关头,不能让上头看片子,否则,这个展览绝不会是我想做的样子。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不能捅大篓子,毕竟因为那笔经费才得已铺展展览。所以,一边看着18天完成展览的倒计时,一边依旧在寻找平衡展览的片子。

占有兵的"我们的N小时之外",仿佛从天而降。那组片子被制作成最大规格(1.2*2.4米)的三组片子之一,另外两组是唐浩武的"民工"(与占有兵的外来工基调截然不同),和魏民的白领们的"灰领"生活。"我们的N小时之外"被安排在前言之后的第一位置。没得到此组片子前,时常陷入虚拟场景:管文化的副市长甚至还可能陪着省里什么官员,背着手看到"民工"图片的模样......尽管他们知道眼前场景并非杜撰,他们一定不愿意在他们主办的展览看到。尽管如此,我也是铁了心地要冒这个险,"民工" 这样的底层劳动者真正的生存状态不能呈现,还叫什么劳动者展览。展览只是手段,摄影之于社会的责任与意义才是目的。策展,也许就是去组织、网络摄影者,达成为什么一定要做某个展览的共同目的。

占有兵的片子,如一面镜子供自我反观。置疑一直以来,所站的位置以及观看的角度。站在拍摄对象的对面,倾注镜头里的人文关怀,自觉不自觉的带点心理上的俯视。镜头下,他们总是带着城市人眼中外来工那擦也擦不掉的痕迹,他们是被疏远、被突兀的形象。他们的内心,一直密封在我们无法靠近的距离之外。

占有兵的片子,让我确信,那是真实的一部分。展览前期,送画展到佛山高明区一个颇具规模的私营轧钢厂,我的确看到年轻的工人们朝气蓬勃,与上代外来工相比,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上好的宿舍,图书馆,网络室,厂方定期组织的运动会、合唱比赛等活动,尽管生活、工作都在远离闹市的厂区,但是,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挺满意。但是,我仍然相信这只是一个外来工群像中的一个侧面。时代在前进,他们的生存环境的确获得了某些看得见的改变,当企业里的员工文化不得不被重视的时候,这样的"N小时以外“的活动肯定少不了,但是,这远非他们生活的全部。日常的工作生活,才是他们真正的生存状态 。无奈,中国媒体多年来培养了人们的眼睛习惯于赞许那些看起来美好愉悦的瞬间,而从根本有意无意忽略这些悦人画面背后的真实生活。展览,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媒体。

占有兵的片子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组不算影象的影象,上面只有斑驳的文字,关于外来工爱情的语录。深圳红山公园一堵墙上,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受不住爱情煎熬的人勇敢地将自己的爱情秘密书写在墙上,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后继者。当整面墙写满他们爱的故事时,那墙,就不再是一般的墙了,就成了一道令人观止人文景观了。

没有人注意到脏兮兮的墙上那些与优美无关的文字。但是,小占注意到了。记得那个晚上十点多按照鲍老师给的电话与他联系上后,小占便马不停蹄地奔跑于家与办公室之间传来好几组图片。收到最后那组爱情墙的时候,已经快午夜1点了。连日鏖战已是神经麻木的我,那个晚上,竟然泪流满面,因为刻在墙上的关于爱情的片言只语。

只有人,真的,才配称得上伟大的动物,有着与生俱来地爱与表达爱的权利!无论这群人在强大的社会里多么[FS:PAGE]卑微多么渺小,他一样有追求爱、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自由,哪怕爱得如此凄凉甚至悲壮。以至于后来走在珠海的情侣路上,我强烈地感觉缺少点什么似乎最不该缺少的东西。或许,缺的就是这样一堵用文字抒写爱情宣言的爱情墙。

有力量的,并不一定只是影像,文字,在人的想象世界里可以变的无限丰饶。我管不住自己的思绪必须圈定在眼前展览的无数具体工作,抑制不住地去想象那个深情地叫着金晶名字的男人,那个称自己为猪的男人,他在哪里?他有一张橘红色的灯下舒适的桌子来写这封深情的信吗?他呼唤的爱人在哪里?对于他们,爱是如此艰难又如此顽强,爱的力量,真的足已让他们爱的小船淌过横亘在他们面前残酷的现实汪洋而到达爱的彼岸吗......

随后,我看见了那张准小两口的片子,甜蜜地小妻子在单车后座上的那张脸告诉人们她幸福的所有秘密,大大的电脑包斜挎在身上努力控制着单车平衡的准丈夫,可没那么轻松。他们似乎在搬家,用这辆小小的单车,零星的家当与他们对生活的希冀显然不是这辆单薄的单车可以承载得了的。也许,他和她的东西,搬到一起,就是他们在这个城市里的小窝了,象样的家具,可能也没有。女孩满脸的幸福,似乎她什么也不缺。就是缺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她眼里,拥有相爱的这个人就是拥有一切。这的确比那些什么都拥有就是不拥有爱的婚姻强很多倍;与那些与其说与某人结婚不如说与某人的房子车子位子结婚的人活得纯粹多少倍呢。

然后,我目光被凝聚在那张手牵手的小夫妻上,他们中间很快将有一个爱情结晶在城市里诞生。如何在城市站稳脚跟,如何让他们的下一代不再被人叫“外来工”,是他们最深的焦虑,也是他们最大的期待。无论城市对他们的态度如何,他们未来的路,只能在城市的脚下延伸。因为,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看好占有兵工业区纪实影像的同时,期待也还是有的。他的影像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外来工内部彼此之间充满人性美好的生活画面,我还希望在他的镜头下看到大时代背景下更宏大更立体的画卷,他们与异乡、他们与当地人、他们与企业以及与他们远离了的家乡的关系。因为他们,是中国庞大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份子,他们并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有评论乐观地说:“他们将是一个新兴的阶层,正以自己的方式与城市和资方博弈。农民工已从一个惶恐进城的庞大外来工群体,成为一个植根于城市的新兴阶层。”但是,至少是眼前的现实,并没有如此乐观。想起社会学家郑也夫的那句话:“是中国农民工的超低工资托举起了中国30年的经济奇。"奇迹"背后的所谓"低人权优势",是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所以,他们要成为一个新兴的阶层, 必须是"农民工"两头不靠岸的身份:田野不再接纳他们让他们无从回乡,城市需要他们却难以真正将其融入怀抱的严酷现实得到根本改变。谁来改变?谁可以改变?这一切,需要农民工突围,更需要关注农民工的社会搭建他们突围的平台。只有当农民工工程成为像希望工程那样的国家工程,一切,才有可能。中国城市化道路中,农民工的路,依然漫长,依然崎岖。

1

2

3

4

5

6

7

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