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封岩《纪念碑》系列作品介绍

2011-8-15 16:31| 发布者:g562211| 查看:5353| 评论:0|原作者: 鲍昆|来自: 鲍昆博客

摘要:艺术家封岩 封岩《纪念碑》系列作品介绍作者:任芸婷简单与坚定的力量,是多数人们畏惧表达或无法认识的真相。封岩作品所激动人心的,多数是这个部分。   2011年新作“纪念碑”,封岩用“人类的肖像”形式,为特殊 ...

 

 

艺术家封岩

封岩《纪念碑》系列作品介绍
作者:任芸婷
简单与坚定的力量,是多数人们畏惧表达或无法认识的真相。封岩作品所激动人心的,多数是这个部分。

 

  2011年新作“纪念碑”,封岩用“人类的肖像”形式,为特殊时代的“物品造像”。采用比过去更加“专业化”及超然的立场延续他在“山石”和“权利”系列中开始的相关主题,从“公共和隐私”、“权利的符号”到这次“被政治侵占(或美学化)的记忆”。这些物品位于人们的公共记忆中,成为“公共式的家具”,它们包含了上个世纪的黑皮椅、毛式沙发、电扇、书柜、衣架、档案铁柜等等。


  封岩说:“这些物品,大部份来源于二手旧货市场以及国家单位。就像人脸承载情感,这些物品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相同单一的背景下,封岩赋予被拍摄物品与人同等重要的位置。似拍摄罪犯典型特征(criminal profile),他拍摄了铁质档案柜的正、侧、半侧及背面。一个紧闭的铁质档案柜,曾经锁住了多少人的历史与记忆?如今,它成为了艺术家眼中的受讯者,透过“它”质问:一个人的档案,是由谁建立和赋予意义的?而我们的记忆(相同的或者不相同的),又究竟是由谁拣选的?

 

  很显然,封岩的“纪念碑”系列绝非怀旧之作,艺术家以理性和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或者同一代人)对记忆中情感部分的疑虑,同时也宣示了一定程度的接纳。延续着“迷幻的竹子”和“红色书法”系列作品中的极简和抽象性,艺术家把“黑色皮椅”从平行于地面的位置树立起来,似书写的一笔中锋,肯定且有力量。“黑色皮椅”原是博物馆的座椅,三十年间被无从计数的人们坐过,这个看似短暂的过程,艺术家赋予了它纪念碑式的形象。

封 岩《纪念碑》系列作品介绍

作者:王静

  在媒体高度发达与迅捷的今天,记忆也越来越以一种复合式的特征被留住,并同时由当事人经历的“真实历史”和由各类媒体, 档案譬如影视、印刷出版物、文字、新闻报道、评论等等传递和提示。

 

  在这其中,摄影是提示记忆的一种最直接且最富于想象空间的载体。封岩在一个名为《纪念碑》的有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共物件的作品系列中,用摄影的技术手段以及具有现实主义意味的平实的摄影方式,表达了一个关于公共历史与个人记忆的互文主题。 这些作品有公共家具,博物馆黑皮椅、毛时代沙发、电扇、书柜、衣架、档案铁柜等等,这些物品被封岩刻意的截断了与环境的关联, 放置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单一的背景中,以人物肖像的方式为这些物品拍摄正、侧、背面肖像。

 

  记忆总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而历史可以成为消除或制造记忆最方便的理由。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人们,对于封岩摄影镜头中锁定的这些物件丝毫不会陌生,当无数个人的经历甚至命运与这些毫无生命的物品产生关联时,这些打上历史烙印的物品被灌入大众的脑海之中,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那些消逝的细节 和看似漫不经心选择的场所,表达了个人内心和公众空间之间饶富 意味的观察,透过敏锐的隐喻和作品较大的尺寸”,艺术家人为的将这些曾经的日常用具打造成不朽的“造像”,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定位。

 

  封岩的意图是什么?仅仅是向人们提示这些可能被我们忽略了的记忆的载体吗?恐怕并非如此。纪念碑,历来有两个指向:一个是与不朽的概念有关,一个是和权力的概念有关,却从来没有与个人性产生关联。曾经我们的记忆,都是被历史、被报头题词、革命口号所左右,将那些日常的物品托上不朽的神殿,个体记忆因为跃升为集体共识而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通过这组作品,封岩对于社会的关注,表现为以个人介入为前提,他在持续不断的观察中,注入了他对社会的全部认识,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理性认识和判断。


封岩,好
看了,有些意思。这种把代表历史细节的物件抽离出来单独进行视觉记忆是一个思路。摄影的记忆多数时候是概括性的,但很少有人将概括之中的细节单独抓取来寻找意义。你的尝试将器物收藏和视觉展示(在传播层面)结合在一起,延伸了器物存在的观念意义,有意思。
鲍昆

档案柜

电扇

皇冠衣架

木衣架

金属衣架

木箱

书柜

自行车

沙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