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马关地戏

已有 2741 次阅读2011-6-29 11:21

  地戏是傩戏群中的重要品类。这种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安顺及其周边地区的汉(屯堡人)、布依、仡佬、苗等民族中。地戏又称为"跳神"。其演出不用戏台,而是在村中院坝里进行。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新春佳节期间,演出时间断断续续约为半月,叫"玩新春"。另一次在阴历七月中旬稻谷扬花之际,演出时间5天左右,称"跳米花神"。这种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开箱"、"扫开场"、 "跳神"和"扫收场"。演员均为当地村民。"开箱"是地戏正式演出前举行的一种仪式(祭祀),在黄道吉日举行。届时全体演员身着戏装将装着面具的木箱搬到戏场,焚香化纸祭奠众神,然后开箱取出面具,演员依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将面具戴上,列队前往有关场所如寺庙、山林、河流驱邪逐疫。每到一处,燃放鞭炮、焚香化纸,村民尾随观看,一派热闹而又神秘的气氛。"开箱"仪式结束后,在锣鼓声中观众来到戏场,两名头戴面具的小童手持扇子、手帕走进场内,边舞边唱"扫开场"吉利诗文。"扫开场"结束便开始 "跳神"。这是地戏的主体,是正戏。正戏演完即举行"扫收场"仪式:念唱纳吉逐疫诗文、宰杀雄鸡、焚香化纸,酬谢诸神,然后收拾面具装人木箱 抬回家中存放。地戏演出遂告结束。
  地戏演出,其目的一是娱乐,二是纳吉驱邪,祈求五谷丰登,因而整个过程充满着傩祭活动内容。
地戏演出有剧本,是些历史上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说岳>>、<<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等都是地戏剧本取材之所在。表演中吸收了古代战争中的各种格斗动作,格斗双方手持刀、枪、剑、戟交锋,一招一式,表现出对古代战争格斗场面的模拟。
  地戏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都要佩戴面具。这类面具雕刻工艺复杂而又精细,色彩绚丽明亮。造型在写实中大胆予以夸张。地戏面具的质料多为丁木和白杨。制作工序为:截林,即净一棵树截取为一段段的40厘米长的圆木;剖半,即把一段圆木一剖为二;出坯,即剥皮,挖空部面,在剥皮一面居中竖弹墨线,以此线为基准,标出盔线、鼻线、嘴线,然后雕刻出面具雏型;白面,即将毛坯进行精雕细刻、打磨,完成人物的基本造型;上彩,即用各种有关颜料将白面彩绘成戏中人物形象;最后装上胡须、镜片等装饰物。一面面栩栩如生的地戏面具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屯堡地戏非傩戏论

——为屯堡地戏再“正名”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谭佛佑

安顺、平坝这个被誉为“黔之腹、滇之喉”的黔中战略要地,广袤数百里,沃野千万顷,堪称黔中“福地”。在这里,从明初以来,居住着数十万皆有别于黔省其他民族的人群,经历了六百来年的沧桑岁月,他们被称之为“屯堡人”。

朱明王朝建国伊始,即调集江南的近三十万大军,入黔,定滇。黔中相继建置了数十卫所,数十百个屯堡,屯兵戍守。迨滇中战事平息后,留戍黔中的军士,相继并其家属,在屯堡便定居下来,屯田以自给,纳税以充军需。继后,明朝政府又实施移民,在屯堡地区以推行“民屯”和“商屯”,使屯堡人的群体不断扩展壮大。屯堡人在这远离江南故土的黔中“福地”上,辛勤耕耘,拼力劳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六百年来,一代代繁衍生息,绵延不绝。在相继六百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屯堡人自身特色的社会生活风俗习尚和文化活动的深厚积淀。此可以“屯堡文化”概之。屯堡人积累建构的“屯堡文化”诸多“品牌”中,最具屯堡特色,系屯堡人所独创、唯平坝、安顺及周边县、市之屯堡所独有的,当推“屯堡地戏”。早在明代,屯堡中的军屯将士,平日屯田劳作之余,必须要进行军事操练,在逢年过节或中秋喜庆丰收之时,他们便会进行各种文娱活动。久经征战对历史上军事故事尤为谙熟的屯堡留戍军士,同样会自编自演历史上的各种军事斗争演武的故事。他们装扮成历史上的各类军事人物,戴着他们独自创作的人物形象的面具,手执刀、枪、剑、戟等武器,伴着以助军威的咚咚战鼓,演武打斗,奔腾跳跃,唱和舞蹈。年节的演出,以增节日的喜庆;秋收时的表演,祝福来年五谷丰登。总之,都是给屯堡人自身以娱乐欢欣的文化享受,丰富屯堡人自身的文化生活。

屯堡人表演“屯堡地戏”的故事内容,多取于雅俗共偿,在民间或军队中广为流传的历史演义小说。诸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两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精忠岳传》、《薛仁贵征东》……等等数十种。“屯堡地戏”在屯堡地区的表演活动,从明初至今,历时已六百来年,从未间断,且日益勃兴发展。演武的故事内容日益广泛丰富,唱舞打斗的艺术品位也逐步提高,脸子——面具的形象雕刻也更加艺术完美。由此可以断言,平坝、安顺及周边县市,凡有屯堡人聚居的屯堡者,大多有“屯堡地戏”。

关于“地戏”之名,始见于清道光《安平县志》所载:“元霄遍张鼓乐、灯火爆竹,扮演故事,有:龙灯、狮子灯、花灯、地戏之乐。”“屯堡地戏”因其表演时,无需舞台。或早年军士操练演武的校场,或屯堡集中公众活动的场坝,或田边地头的一丘草坪,抑或大户人家宽敞的院落,皆可因地制宜,随地而演,故得具名。官方志书也予以认可并正其名。有的旧志或民间,又将其称之为“跳神”。其实,就“地戏”所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为演义小说中描绘的历史上实有其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某些长期为民众所崇敬的英雄形象,逐渐成为中华大地广大民众普遍尊崇的神化的偶像。如关云长被尊为“关圣帝君”,岳飞为“武穆王”等等,“地戏”的表演也不例外,就有“跳神”之称。就其实质而论,“地戏”扮演的人物形象,根本没有“神鬼”的丝毫体征和迷信味道。此点,前人早有述详,如《续修安顺府志》记载:“黔中民众,多来自外省。当草莽开避之后,多于习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富兵于农之深意,迄今安顺境内,盛行不衰。”此说当为的论,似可深信不疑。

但是有年来,诸多“权威著述”,将“屯堡地戏”归之于“傩戏”的一种,或干脆说“是一种保留在民间的传说傩戏”。就其起源,则曰:“渊源于古代傩戏”,或曰:“源之于明代卫所的‘军傩’。”以上诸说,予甚疑之,且百思不得其辨。故广泛披览古今图籍,均未得其佐证。倒是收获良多释予之疑的有力证据。为“屯堡地戏”再次“正名”,尤为必要。要辨证上述诸说,关键必先释清“傩”义。“傩”的本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行有节也”。清段玉裁注曰:“(诗·卫风·竹竽)曰:‘佩玉之傩’。《传》曰:‘行有节度,按此字之本义也,其驱疫,字本作‘难’,自假‘傩’为‘驱疫’字,而‘傩’之本义废矣。”故《正韵》释“傩” 曰:“驱疫也”,是谓。

两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尊神奉鬼”、“敬鬼神”、“尚巫术”是一种从国家上层统治者到民间普通平民百姓,都得奉行的社会活动。这种由政府任命的“巫”,装神逐鬼驱疫类于宗教迷信的活动,国家政府视为一种固定的“礼仪”,并称之为“傩”,且要定期按时举行。《礼记·月令》载:“季春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仲秋天子乃傩,以达秋气;季冬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具体由方相氏主持操作。其设置,《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谓:“方相氏,狂夫四人。”该书注曰:“方相,犹言放想,可畏怖之貌。”其主持操作“傩”的内容过程,《周礼·夏官司马下》曰:“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月,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录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该书有关注、疏皆曰:上述的所谓“气”,多指“积尸之气”,多属“疠鬼”之类。故必须由方相狂夫,扮成“巫神”,戴着恐怖恶煞的四目面具,执戈扬盾,跳着攻击刺杀有关节度的巫舞,“以蟼驱疫疠之鬼”。

“傩”不断发展,规模逐渐厐大,遂称“大傩”。《文选》中张衡的《东京赋》就有“卒岁大傩,驱除群疠”的说法。亦如《礼记·月令》所述之“大傩”。“大傩”的基本内容和表演过程,《后汉书·礼仪志中》有确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式:要选十至十二岁的中黄门子弟一百二十人,身着红黑各色的头饰服装,手执各种驱疫逐鬼的“武器”,由“黄金四月”的方相狂夫帅领,扮十二兽舞,使十二神追凶恶,逐恶鬼……这些“大傩”活动仪式,不仅盛行于“禁中”,且逐渐活跃于民间。春秋晚期,孔子居乡时,就观看过民间乡里百姓逐疫驱鬼的巫傩表演。《论语·乡党》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些民间的巫傩演舞,不断发展,在民间广为流传,进而使成为令人所谓的“傩戏”。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孔子的话,说得最为明确,“傩虽古礼,而近于戏。”傩戏的发展扩散,渐遍及各地。南方就尚巫信鬼,故傩戏亦尤为盛行、荆楚、湖广、川黔亦广为流传。在黔省、现今当推铜仁地区的德江,其傩戏的发展,最为典型完整。

德江傩戏发展至今,以演出的内容略可分为“酬神”和“娱人”两大类。“酬神”,无须详释,都是由“土老师”即端公巫师,戴着恐怖的面具——傩面,主持“表演”装神驱鬼逐疫的“法事”。“娱人”部份的内容,则多是一些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表演时,必须在“酬神”法事完结之后,先由装扮正神诸如“唐氏太婆”、“金角将军”等来“开洞”,请出“二十四戏之神”,然后进入“娱人”的正戏,演舞故事的具体内容。总而言之,即使是“娱人”之戏,自始至终,仍是充满着浓郁的“巫师”气息。

“屯堡地戏”表演的内容,全部都是军事故事,也就是说都是“武戏”。因此,现今学术界也就有了“屯堡地戏”源于明代卫所“军傩”的“一般认为”。但又承认,黔省自明以来的古今史志图籍,均无有关“军傩”的确载。结果仅以南宋淳熙中,任广西桂林通判的周去非所撰《岭外代鉴》卷七中的一段记载为证。其言曰:“桂林傩,自承平时,名闻京师,曰静江诸军傩。而所在街巷村落,又自百姓傩。严身之器甚怖,进退言语,咸有可观。”周去非之“军傩”说,是否指南宋时军队士卒所表演装神驱鬼逐疫的巫傩活动,似可讨论商椎。

周说“桂林傩”在“名闻京师”后,被称“静江诸军傩”。如释“静江军”为南宋时所置的屯军戍守地区的名称,与明代置于黔省的卫所相类。《宋史·地理志》载;静江军,治在桂林。元代及“静江路”。南宋静江军周边还设置其它一些“军”,如在桂林稍北面就有桂阳军,据此,周“说”可释为:桂林地区的巫傩活动,在发展名闻京师后,又称之为静江军和周边诸军地区的巫傩。如果照此诠释,南宋时桂林地区军队士卒的巫傩活动——“军傩”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也可说,南宋时广西桂林地区静江军及周边“军”的戍守屯军和民间百姓一样也有巫傩活动。亦如周说:“所在街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傩”。用“静江诸军傩”与“百姓傩”相对应,“军傩”的存在似也顺理成章。问题是,南宋时广西桂林地区的所谓“军傩”,历经宋末,有元一代及至明初,时光已逝百余年,王朝更迭再三。宋时的土面“军傩”如何传至明代黔中腹地的屯堡地区?明代黔省有哪些卫所屯堡的戍守将士,接受其传播而开展表演“神鬼”的傩舞?哪些“屯堡地戏”所表演的历史军事故事,是受“静江诸军傩”“严身之器其怖”的“鬼神”表演内容所影响?搜遍史籍,皆无确载,不仅如此,就连“军傩”这一概念,也无只言片语阐述。没有丝毫佐证,那些“屯堡地戏”源于“军傩”的“一般认为”,定广西桂林地区存在“军傩”活动前提下的只能说是先背一种主观臆想推论,免不了有“妄想”之嫌。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认为广西“军傩”确实传入黔中腹地的屯堡地区,“屯堡地戏”并源于是。试问,为何在出省垣贵阳以东稍偏南,地临湘、桂更近的明代所置的屯军卫所,诸如龙里卫、新添卫(今贵定)、兴隆卫(今黄平)、偏桥卫(今施秉)、都匀卫、军越卫(今福泉)、清平卫(今凯里炉山)、五开卫(今黎平)、铜鼓卫(今锦屏)等地,同样建置了许多屯堡,从明代至今,均没有出现过“地戏”,而唯独只有出省地贵阳以西的威清卫(今清镇)、平坝卫、普定卫(今安顺)、安庄卫(今镇宁)及其边沿,黔中腹地的屯堡方有呢?这正好说明,南宋时广西桂林地区的“军傩”,根本没有传入黔省,更不可能影响黔中腹地的“屯堡地戏”。而黔中腹地平坝、安顺及周边屯堡的地戏,正是这一地区屯堡戍守军士的独创,与广西“军傩”没有任何渊源关系。黔中“屯堡地戏”源于“军傩”说,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不过,黔省也有一些明、清史志,在记述黔中风俗习尚民情时,也有关于“傩”的描述。明嘉靖《贵州通志·风俗》载:“除夕逐除俗,于是具牲礼,扎纸船,列纸马,陈火炬,家长督之,遍各房室驱呼怒吼,如斥遣状,谓之逐鬼,即古傩意也。”黔人多“信鬼尚巫”。这种除夕逐鬼的民俗,与古傩逐鬼驱疫并无二致。“古傩意”之论,最为确切,不过与“屯堡地戏”更无丝毫相似之处。清代前期,康熙《贵州通志》记述外来移民的习俗则说:“盖历代之移民,在广顺、新添、新贵者,与军民相通婚姻,岁时礼节皆同。……岁首则迎山魈,逐村屯以为傩,男子妆饰如灶火,击鼓以唱神歌,所致之家皆饮食。”这是描述紧靠黔中腹地或屯堡地区边沿,岁首时民间装神驱鬼的傩活动,与屯堡地戏的演武表演,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清中后期,道光《安平县志》则阐述了屯堡地区民间扮演“傩神”的活动。“县属西堡屯……岁时礼节俱有楚风。元旦以至正月十五,击鼓以唱神歌,妆扮傩神,沿村逐疫。”此述与“康《志》”中所载如出一辙。巫傩在荆楚最为盛行。古傩中,如方相狂夫,就要扮成“巫神”去驱鬼逐疫。“大傩”中更有“十二神追凶恶,逐恶鬼……”《安平县志》中所述正月新春屯堡中“扮傩神,沿村逐疫”的活动,正是古傩中方相狂夫扮巫神,传至明、清时的真实写照。虽是屯堡民间的文化活动,但与“屯堡地戏”并非是一码子事。“屯堡地戏”与之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黔中腹地平坝,安顺及其周边县市的屯堡人,所独创的“屯堡地戏”,从明代产生至今,历时 已六百余年,不论从起源发展,表演形式,装扮面具,演出内容,与古傩仪式或现今典型傩戏,根本没有丝毫渊源关系,更无点滴相似之处。说具体一点,“屯堡地戏”,有哪一堂所表演的故事内容,是装神驱鬼逐疫的活动?有哪一副脸子——面具,其代表的人物形象与“方相狂夫”或“十二神”,乃至现今德江傩戏中“土老师”即端公巫师所扮装的面具有所相象?特别是德江傩戏中,如“唐氏太婆”、“金角将军”、“九洲和尚”、“十洲道士”、“李龙神王”、“灵官菩萨”……等“二十四戏神”的脸谱面具,更无法与之相比较,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屯堡地戏”连“文戏”都不跳不演,更何况装神弄鬼充满宗教迷信色彩的“神鬼”之戏,可以断言“屯堡地戏”决非“传统傩戏”,亦非“傩戏之一种”。“屯堡地戏”完全是屯堡人自身所独创,为屯堡人所独有。是屯堡文化各种表现形式中最具厚重的文化底蕴,最有屯堡历史的文化特色,最为独特的屯堡文化精华。也是屯堡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屯堡人所独有的最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屯堡人自己,历经数百年的辛苦创造,构建的最有文化价值的台柱“品牌”。它,只能称之为:“屯堡地戏”。一切与“傩”有关的别称,皆当一概屏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zhcvl

UID 6

  • 等级
    管理员
  • 积分
    11097
  • 经验
    11097 点
  • 威望
    53 点
  • 金钱
    3398 ¥
  • 魅力
    1906
  • 点券
    0 ¥
  • 金币
    0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