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多种维度

zhcvl 发表于 2017-4-25 09:39:20|来自: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顾晨琳
为期两个月的“2016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期间,我随团并在驻留机构安排下拜访了涵盖各个层面的24所纽约艺术机构的管理层并与几十位纽约艺术工作者交流。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对纽约的艺术生态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在这些交流中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也激发了很多想法,最深刻的则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索。
“学习西方艺术”“引进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三个阶段解读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宏观历程和历史使命。“走出去”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文艺界,更发生在目前中国的各领域。文化艺术对于民族精神、经济和政治等的影响不容小觑,所有枝节都环环相扣、荣辱共存。中国国力在国际上的比重越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国际中越强,我们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批评家等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就越响亮;反之,如是。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多种维度已经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命题。
“引进来”“融进去”与“走出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中西差异,才能做好东方文化走出去,即中国文化走出去。地域迁徙、种族入侵、经济发展、政权更迭、宗教发展等都造成了中西文化基因的差异。东方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的本源差别导致了意识形态上“求同”和“求异”的区别,情感表达上“含蓄”和“直白”的区别,思维方式上“意会”和“直观”的区别。西方的“求异”决定了其“容异”的特性。
“Big Apple”——纽约,用对艺术的宽容和自由、灵活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全球各地众多的艺术从业者聚集于此。繁华的切尔西艺术、活跃的曼哈顿下城的SOHO艺术区、坚持艺术纯粹的布鲁克林的艺术群体成为纽约艺术生态的三种不同存在(部分布鲁克林艺术群体逐步移往曼哈顿北部地区)。这些聚集在一起的艺术群体,在坚持自己民族情怀的同时,也深受着美国文化的影响。西方世界为他们打开大门,纽约在接受各类文化的同时,也用西方文化感染他们,再让他们带着这种改变回归到全球各地。
要做到中国文化走出去,需战略看待文化渲染的纵横力度,先做好“引进来”的工作。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提到“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决定了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求同存异”的努力方向。历史可鉴,中华民族的融合性在文化传播上是具有优势的。当前形势下,在对外打开国门之时需加强战略筹备力量并提高民族自信,共同演奏好“引进来”“融进去”“走出去”的三部曲。
文艺工作者要有情怀担当
艺术修养,滴水穿石。在接触到的纽约艺术群体中,可以看到各个艺术门类的关联: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不再是独门独类,不仅仅是展览形式,艺术个体也沉醉于综合视觉表现。走访的艺术家作品中,雕塑、绘画、摄影、影像、拼贴、行为、声音甚至气味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他们对艺术执着的严谨态度和钻研精神值得推崇,他们的创作虽然受到不同艺术思潮的影响,但仍坚持自己思想、认知、情感和艺术的修养,努力寻找独特的艺术语言,书写独有的艺术趣味,在当前世界大环境中竭力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更大的社会效应。
艺术德行的高低体现于艺术个体的格局。在与布鲁克林艺术区的艺术家们深入交谈后,我深刻理解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这句话。很多驻留纽约的艺术家,更偏向于通过自我体验将作品创作与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相联系。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生活进行规整与取舍,他们崇尚精神的追求远多于物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已经成为纽约艺术生态中的某种常态,而往往就是这种生存处境,成为艺术创作的一把双刃剑,艺术家们思考又疲于思考,在体验生活的矛盾中创作出更富激情的作品。
在纽约拜访的几位华人文艺工作者不约而同都具有一种高格局的艺术情怀,在国际大环境中面对一些特定冲突与矛盾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艺术高度与人格维度。远离故乡之后,对祖国的依恋与思念与日俱增,他们在思索与体会中创作,而文艺工作者的敏感性决定了他们感知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由此激发更多自我意识与爱国情怀。他们摆脱艺术“微格局”,用更高的视野角度和更强有力的艺术张力来从事艺术事业,用对家园的崇爱之情呼吁中国崛起的精神之声。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文艺工作者们对此的认知是基础,脱离这个艺术情怀,甚至背道而驰,一切就都是空谈。国强则民立,民立则国盛,当下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群策群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导权。
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几点建议
一是促成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驻留项目。让适当的海外艺术工作者来中国重要艺术机构驻留,让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艺术,最终带着这种了解与体会进行创作,再带出中国;让有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去海外驻留交流,使他们有机会团结成一股力量,共同完成“走出去”这个历史使命。战略落实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驻留项目势在必行。
二是建立海外重要艺术社区的文艺公教项目和机构。纽约日本协会的运作目的是传播日本文化,其运作模式以小见大、以点概面,通过寻找共性传播本土文化。我们可借鉴这种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方法,其实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极其深厚广泛的。因而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重要艺术社区的文艺公教项目和机构,可以集中力量有效推动“走出去”的进程。
三要加强对口海外合作文艺机构联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海外文艺机构进行多方面了解,选择在各方面都恰当的机构进行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恰当的海外文艺机构包括两点:一是具有合作的运营实力;二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的合作与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少走弯路、持久发展,大幅提高项目合作粘合度,对建立文化自信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产生巨大的正向推进作用。(顾晨琳)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国摄 发表于 2018-12-4 12:17:31|来自: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作品交流非常重要,唯有交流才能提高。走出去,学习西方的一些拍摄观念、技法等,请进来,把国外好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以此欣赏提高!

快速回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 主题

  • 回复

  • 积分

    11097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