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届中国摄影图书榜揭晓

2017-2-6 08:55| 发布者:cphoto| 查看:9460| 评论:0|来自: 中国摄影杂志

摘要: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与影上书房(嘉兴)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通过作者、译者及出版机构的积极参与,共收到102家出版机构及个人推荐的参选图书241种302册。评选工作于2017年1月21-22 ...



首届中国摄影图书榜


年度原创摄影图书

《大卫·柯鲁克镜头里的中国1938-1948》

主编:王烁、高初

 摄影:大卫·柯鲁克

口述:伊莎白·柯鲁克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自2011年至2015年的4年间,青年影像学者王烁和高初整理了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和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的底片、印相、书信、日记、田野笔记等档案,和96岁的伊莎白相伴完成一百多次口述史访谈;并在时隔六十多年后对十里店村做了新的田野考察。柯鲁克夫妇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奠基人和重要的国际友人,同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和重要的社会人类学家。这一由伊莎白和高初、王烁所完成的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折射出通过口述史、历史学考证和社会学调查进行影像史研究的学术方法;由相差70岁的两代人所共同完成的工作蕴含着对于中国问题的热忱与思索。

——晋永权


东方照相记

作者:南无哀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文明竞争与文明比较,似乎是人类历史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一项重要争论是文明的扩散究竟是以什么作为道具?如果说观看是一种权力机制,那么,基于视觉势能的空间剪裁就是东方主义叙事的修辞学策略。摄影史蒙太奇是一副历史情感的多棱镜:同情的优越感、好奇的民族志、历史人物的剪影或普通人物的生态。《东方照相记》的贡献在于通过个体化的作品系列勾勒西方的东方想象和我们的自我认同的历史节点。

——陈卫星


旅行的图像与文本:现代华语语境中的媒介互动

编著:吴盛青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评委评语】


作为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旅行的图像与文本》中的“摄影作为信息和方法”单元,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学研究的新取向,即在现代中文语境中,通过对于摄影图像与文学文本之间的跨媒介互动,来发现摄影在型塑“中国性”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摄影和文学互动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文本释读的新的可能性。同时,这些论文(并不限于这个单元)也体现了这一领域里的最新学术成果,并且可以为正在兴起的当代摄影学术研究提供成熟的规范借鉴。

——顾铮


《高波》(1-4卷)

作者:高波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评委评语】


如果有人质疑摄影是不是一种现代艺术?《高波》(1-4卷)可以提供一种参考答案。因为现代性的本质可能是人如何回应在当下语境中的各种认同和质疑。通过不同人物影像的排列、重叠和混杂,视点在游移和确认的徘徊中会产生各种复杂的表象,甚至被称之为“具有仪式感的替代时刻”:影像的皱褶在提供意义的缩影时,同时又具有以视觉分割和形式暴力为代价的开放性,通过摄影的装置化生产一种现代性的视觉张力。

——陈卫星


《中国照相馆史》 

作者:仝冰雪 

出版: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摄影研究著作。作者抱有构筑“一部中国人认知摄影、自我观看的大历史”之决心,“去书写独特的中国早期摄影史”,而“这种书写,是对历史的忠实,更是为了一个民族敢于正视自身历史的文化自信。”没有这样的抱负,就不会有此书的诞生。

近年来,在中国摄影史的认知、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多项突破。如,在断代上,逐渐突破了以革命史、政治史的分期,代替摄影史分期断代的简单做法。另一个方面,自文化史、社会史、生活史等视野观照摄影史的努力也一直在继续,包括中西摄影史的比较研究也有一定成就。特别是新史学的方法,对摄影史的研究多有助益,先前那些不被关注的摄影类型、材料、人物被纳入研究者视野,成为专题、专书,这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视界。《中国照相馆史》即是近年来的重要成果之一。

——晋永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