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鲍昆 | 如何看懂一个展览?

2018-9-20 09:36| 发布者:cphoto| 查看:3406| 评论:0|来自: 科技探索者的未来

摘要:在丽水摄影节组委会支持和努比亚手机的赞助下,“新闻性与学术性兼具”的呈现了一个“超炫”的摄影节——2017丽水摄影节。以下是特邀主持人、摄影与艺术批评家吴毅强博士与鲍昆先生对话的文字实录(注:根据录音整理 ...

在丽水摄影节组委会支持和努比亚手机的赞助下,“新闻性与学术性兼具”的呈现了一个“超炫”的摄影节——2017丽水摄影节。以下是特邀主持人、摄影与艺术批评家吴毅强博士与鲍昆先生对话的文字实录(注:根据录音整理,鲍昆先生、吴博士未作修改)。

#鲍昆先生在接受采访,主持人:吴毅强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丽水摄影节风面直播间,我是主持人吴毅强。本次直播得到丽水摄影节组委会以及努比亚手机的大力支持和赞助,非常感谢。这次直播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鲍昆先生,鲍昆先生是国内非常著名的摄影批评家和学者。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摄影的全程发展,他对中国的摄影生态是十分了解的,包括本次丽水摄影节他也是全程参与进来。所以,我想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请鲍老师给大家谈一谈本次丽水摄影节的基本情况,包括一些理念,一些新的变化,有请鲍老师。

鲍昆:大家好,我是鲍昆。本届丽水摄影节最大的特点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公开的信息,比如看到的一些报道,比如说它的规模最大,超炫…

主持人:它的规模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鲍昆:目前准确的数字我还没有,我知道大约的数字是1100多个展览,比以前多太多了,过去最大的摄影节是平遥摄影节,平遥摄影节最高峰的时期是达到770多。

主持人:最高峰才700多个?

鲍昆:是的,平遥摄影节最高峰时是700多个,所以丽水摄影节等于一下子超出了1/3,这个是数量很大的,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然,这只是数字上的规模,这个规模并不具有本质性的意义,因为东西不是越多越好,东西是越精越好,从精的价值标准上看,这届丽水摄影节与以往相比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它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超媒体时代的影像”。“超媒体时代”想要表达的是它关注到现在我们人类文明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人们交往方式中的媒介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有一个特别强大的充满了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暴力的东西,植入进了这个文明,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人类自己的产物,叫做人工智能。

#2017丽水摄影节海报

主持人:人工智能现在非常火。

鲍昆:人工智能是方方面面的,实际上广义地理解,凡是人类制造的东西都可以算是。人工智能最早的雏形就是蒸汽机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自己去改造自己,比如说他用机器来改造客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我作为人,我是主观,我面对的客观是一个物质世界,比如自然风景,但实际上其实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如今,在人的干预下,人工智能改变了Nature这种自然,其实他忘了Nature里面还有我们人自己,现在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干预我们自己了,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也就是说未来人类会不会用自己的这双手把肉体的人给终结了,而诞生一个新的Machine这样的人,现在来看,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清晰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我们摄影人能够产生关系的就是媒介,这些年我们很多摄影爱好者动不动就是摄影如何、摄影如何这个概念,可是他忘了摄影并不与其他东西有什么不同。从远古以来,人类最早考虑过火如何、斧子如何,到1839年的时候出现了摄影术,开始考虑摄影如何。所以,你不能沉迷在思考我的斧子怎么样,我的摄影怎么样之中,其实都在变化。斧子在今天发展成了凿岩机,或者是电锯,斧子原来砍、削、砸功能都在,那么它已经分化了,它产生了凿岩机、推土机、电锯,这些东西都是它的变种。实际上摄影也在不断地变化,今天摄影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摄影这个概念,或者这个词意本身已经被拓展和延伸,或者是它分化出其他的东西,目前处于正在模糊的阶段,比如与摄影紧密相连的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社交媒体、微信,其实这些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拍照,然后传输,是不是还截然不同地说传输就叫传输,摄影叫摄影,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这俩已经慢慢的浑然一体了。

主持人:结合在一起了。

鲍昆:是的,结合在一起了。

主持人:摄影天然就跟传播这个属性是结合在一起的。

鲍昆:现代人类文明、地球文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上,这个十字路口是走向邪恶还是走向和谐,这实际上是需要创造这一切的人去思考的。所以这次有意思的在油泵厂三号馆的谭秋明的那个展览,他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展览。

主持人:就是宜家的那个嘛?

鲍昆:是的,现在很多人注意到,拍宜家很潮,很多人跑到宜家,觉得宜家具有所谓的可笑的决定性瞬间,有人躺在沙发上打哈欠,有人躺着睡觉。谭秋明在所有表面的人类行为之上,在他的作品中植入了人工智能。这个人工智能是,他把一个索尼相机放在拍摄画面对面的一个书架上,然后他手上拿着一个软件在控制照相机,他在画面里与其他所有人是同质性的动作,因为现在大家走那儿都是低头看手机,他也在看手机,但是他看手机并不是你们看的那个手机,他看的是你们。




#谭秋民《“和谐”——在窥视与监视之间》参展作品(部分)

主持人:他用这个在监控是吗?

鲍昆:对,他在用监控摁快门。

主持人:我刚才就没发现这一点,我就光看画面了。

鲍昆:这是最最要命的东西,他的这组作品就展示了未来我刚才我所提到的一切问题。

主持人:这个有意思。

鲍昆:我是不给人写前言的,谭秋民说您能不能给我写一个前言,我说你的我愿意写,因为我觉得你的作品隐含的真的是未来世界的问题,可以揭露未来。我们原来拍摄时习惯拿着相机从取景框看出去,或者是拿着手机从屏幕,唯有谭秋民是将手机作为监视器去看,而且并不是用手机镜头去看的,而是另外一个遥远的镜头,这种方式请大家再联想,我们操控无人机拍摄是使用另外的一只眼睛在看世界,而你在操控的就是另外的那只眼睛。

主持人:在操控上帝之眼。

鲍昆:相机已经和你有一定的分离,在监视器和摄像头之间植入了一个无线传输的媒介,这些东西都预示着未来的很多可能,所以我给他的前言叫《在窥视与监视之间》,也就是说他中间还有一个伦理问题,实际上我们今天人工智能无所不在,我们每个人没有任何的隐私,我们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通过大数据,通过技术都可以迅速的让有关的部门把它拿去。那么谭秋民不是权力机关,但即使是平民与平民之间,他利用技术也存在一个权力的问题。

主持人:没错。

鲍昆:还是说丽水摄影节,为什么当时大家把主题定为“超媒体时代的影像”?这就是说我们现在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了,应当思考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现实,如何理性的迎接我们的未来。我们利用这种已经植入到生活和文明中的媒介的威力,通过丽水摄影节,能不能给我们所有的人一个提示,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本次丽水摄影节,油泵厂作为主展场,我当时提出来所有艺术家的作品都应该跟这个话题有多多少少的关系,比如说大连医科大的赵欣,她拍摄动物标本,动物僵硬的尸体就是生命本身,用英文叫Body肉体,肉体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的艺术材料了,这背后隐含着大量的伦理问题,也还有人工智能的问题,所以这种重新给死亡的肌肉注入硅胶,让它在表面上重新复活,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奇观,就是人类要控制一切,所以这些作品选到这个展区都是有巨大的想法的。

#赵欣《生命状态》展览海报

#赵欣《生命状态》展览现场,影像装置



主持人:都是跟主题关系比较密切的。

鲍昆:都是有关的,包括王敏的《遇见山》、还有包括张伟的《新生命空间》。在《新生命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人类已经不会具有人文性的,比如说李时珍、华佗、扁鹊那样的医生了,他号着脉用一种他的生命的温度感知你身体内部状况,这种的东西已经渐渐不在了。现如今我们到医院,医生根本连问都不问,直接开单子,一下20多个化验单,然后你要走半个月的历程,反回来医生只是看着单子的数据,因为他的教科书上这个数据达到多少值就应该给你开多少药,仅此而已。

#王敏《遇见山》展览海报,策展人:唐浩武




主持人:看数据说话。

鲍昆:看数据说话,医生还有什么用。所谓的大牌医生,都是人造的,专家、医师,实际上谁都可以凭数据去说话。

主持人:前段时间我还真看到一个机器人,他直接给人看病替代了人。

鲍昆:完全可以替代,其实根本用不着这些医生。

主持人:如果用数据的话机器就可以了。

#张伟《新生命空间》展览海报

#张伟《新生命空间》展览现场




鲍昆:将来我们的生命完全可以被全部的程序所控制,只要我们现在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达到一定程度,我就可以把所有微观世界的现象,把它程序化,那就根本不需要主任、医师了。所以张伟的作品重要的就是他作为一个病人坐在那里,精彩的是张伟自己做了一个行为躺在病床上装病,周边全是冷冰冰的机器包围着他,这不仅仅是好玩那么简单,他背后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这次也请了像清华美院的邓岩做的《如果艺术可以从新再来》,当时我跟邓岩说我们要强调新媒体,要充分体现媒介强大的暴力性,邓岩就全部使用视频、灯光,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人造的材料。

#邓岩策展《如果艺术可以从新再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