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致敬沂蒙老兵

2022-4-9 16:36| 发布者:zhcvl| 查看:4326| 评论:0

摘要:听了摄影师张新成拍摄沂蒙老兵的过程后,我在为沂蒙老兵英雄事迹震憾的同时,也为他对沂蒙老兵的这份真挚感情,不辞劳累,踏遍蒙山沂水,追寻英雄足迹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是的,生在共和国度的人们,谁都应该向那些曾 ...
书名:致敬沂蒙老兵
总策划:杨晓东
听了摄影师张新成拍摄沂蒙老兵的过程后,我在为沂蒙老兵英雄事迹震憾的同时,也为他对沂蒙老兵的这份真挚感情,不辞劳累,踏遍蒙山沂水,追寻英雄足迹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是的,生在共和国度的人们,谁都应该向那些曾经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们致敬,但摄影家张新成先生又是将他们的英雄形象镌刻在英雄史册上的人,这也正是红色基因流传的结果,我们同样应该给他以深深的敬意。

《致敬,沂蒙老兵》拍摄的多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伍的沂蒙老兵,共有700多名老兵的照片。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85岁,最大的105岁。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那峥嵘岁月里,在那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沂蒙人民既有乳汁救伤员的红嫂,也有火线桥上的巾帼群体;既有体现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 -尺布做军装,一-碗米做军粮, 也有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动人场面。在这些老兵中,有好多就是在父母、妻子的支持下走到革命队伍中来的。来到部队以后,他们有的经历了抗日战争、有的经历了解放战争、有的经历了抗美援朝,有的甚至从海南打到东北,乃至朝鲜,全程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为了人民求解放的光荣使命,抛头颅、酒热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是沂蒙人民的骄傲。在他们身上也充分体现了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

“事后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对这些沂蒙老兵们的真实写照。退役后,家在农村特别是山区的老战士大都返回了家乡。他们收起功名,扛起锄头,过着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向国家伸手。有的还在家乡建设中再立新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群令人肃然起敬的沂蒙老兵。留住他们的形象,不仅是让我们铭记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需要。

看着《致敬,沂蒙老兵》里那--张张刻满皱纹、布满风霜的脸,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纯朴厚道的沂蒙汉子的脸与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果敢面容的重合或叠加,心中感慨良多。因为我听说,有的老兵在他刚刚拍摄完照片不久就去世了,这就更加说明他抢救性拍摄这些老兵的重要性。不错,留住形象的这些老兵是幸运的,因为有的“兵” 根本就回不到家乡,已经在战场上英勇献身了。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重要决定。于是115师政委罗荣恒率领3000多名指战员挺进沂蒙。而在1945年罗荣桓挺进东北的时候,竟然从沂蒙山区带走了20多万沂蒙儿女。《致敬,沂蒙老兵》中收集的,则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前一句,对这些沂蒙老兵来说当之无愧;而后一句如果用在沂蒙老兵身上,应该改为“事定无须待阖棺。”因为历史已经作出结论,党和人民已经作出结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忘老兵业绩,弘扬老兵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为序。

李克彬
2021年1月



书名:致敬沂蒙老兵
总策划:杨晓东

作者: 张新成
责任编辑:陈丹
编辑:刘冬云:
翻译:刘冬云 朱继红
特邀编辑:朱梦龙 史晓东
校对:朱继红 何咏梅
设计:王海涛
出版:中国艺术出版社
     澳门台山中街302号
     web@cphoto.org
印刷: 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罗公路1022号
电话: 021-6879 8999
开本: 889x1194mm 1/12
印张:14
版次:2021年6月第一版
印数: 1-1000册
ISBN 978-99965-53-82-0
定价: 39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