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缘 起

2006-4-6 15:58| 发布者:| 查看:1568| 评论:0|原作者: 藏策

    几年前就想过写摄影批评方面的文章,一次是在刘树勇的《权力摄影》发表以后,但看到摄影界似乎根本就没读懂他的文章,把一篇有趣的理论探讨引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著作权保护方面(法律话语),遂大失所望。我虽未必赞同刘树勇的观点,但觉得他毕竟为沉闷的摄影界引进了一些新的话语。不过细想摄影界的反应,倒也并不奇怪,中国摄影界长期话语陈旧,当面对新的话语挑战时,"失语"也就在所难免了。另一次关于《自恋》的讨论,也曾引起过我的兴趣,但不久便也不了了之……这样一来,摄影界就只能固守自己那套陈旧的、充满谬误的话语系统,并将其"中心化",而把各种异己的思想"异端化"、"边缘化",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有如中世纪的宗教法庭。
    我曾在《我看中国摄影批评》一文中说:"中国摄影批评与其他领域的理论批评相比,至少落后了十至十五年。"其实这还是种最保守的说法。20世纪末的理论批评已进入一个跨学科(有人称之为"后学科"、"反学科")、跨学派的"文化研究"时代(有人称之为"后-后结构主义时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尚属初始阶段,但也已产生深远影响,如戴锦华等人在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研究方面已成绩不菲。而中国摄影依旧"遗世而独立",自说自话着似乎是一个世纪前的话语。这实在显得有点滑稽……谁也不愿这种现状长此以往,但要有所改变,就必须首先从理论的建设着手,将经过符号-结构-解构等一系列"语言学转向"之后(尤其是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转向"之后)的新理论、新方法,引入中国摄影批评的具体"语境";同时,在一种更为开放的语境中,将中国摄影作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来加以研究。所以我不揣冒昧,以一个摄影界"槛外人"的身份(其实,槛内/槛外的疆界已为文化研究的包容性所跨越,也决不会再有一个以"摄影"的名义圈起来的"土围子",能金钟罩体水泼不进),将这几年来断断续续思索过的理论问题补缀起来,抛砖引玉,以俟方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