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摘要(一)

2007-11-11 09:40| 发布者:| 查看:1386| 评论:0

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摘要(一)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会议由天津市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王爱英主持 
李中(天津市作协创联部主任):
    今天作协就一部理论批评的著作,给批评家开研讨会,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可喜可贺。这在天津的文坛上确实是第一次,所以对藏策本人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他的这部书,在文艺理论方面是开拓的,是他通过探索而得出的文学理论,很难得。藏策的这部书好象是理论的理论,很高深,但同时又是非常基础的,是从文字语言的元素着手研究起的。我从做创联工作的这个角度,想在此对藏策提出一点希望,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理论更多地与天津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指导作用。今年作协举办的青年作家读书班,我们就特意请藏策去给大家讲课,开阔一下年轻作者们的眼界。开课前我还嘱咐藏策,理论方面一定要讲得浅一点,更多地给大家分析一些作品,讲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具体运用。结果讲座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希望藏策今后能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让自己的理论在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具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夏康达(著名评论家、天津师大教授):
    在上次天津作协开的评论工作会上,我就说,天津的评论队伍何在?我们这些老家伙不算,新的评论家在哪?所以今天的这个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气象。今天的这个会,还不只是对藏策,也是对整个天津文化评论工作的一个促进。我们这代批评家还没有谁开过研讨会,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作协对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视和期待。看藏策的书,我也确实感觉到我们这些人开始落伍啦,有些地方看起来很吃力,虽然我也看过一些新的理论,但看得很有限。我的感觉是,西方理论给我们开拓了一个很大的视野,这一点很重要。当然,对于应用西方理论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觉得这些年引进的理论很多,但不“及物”。所以怎样把理论应用于我们的文学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藏策认为理论本身就是创作,但是在他自己的批评实践里面,也还是很贴近具体文本的,是与文本细读等结合在一起的,也并没有只讲理论。文学评论自85年以后,方法论越来越得到重视,对文学批评确实是个促进。应该说,当代文学一直都在发展进步,那些过多批评当代文学边缘化的人,其实是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阅读层面。我们认为现在有很多作家,都明显地比前一代作家高出了一大层。我个人以为,如果不考虑具体历史因素和背景的话,当代文学其实已经超过了现代文学。这其实也很正常,又过了几十年了,人不可能不进步。文学批评也是一样,视野的开拓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到藏策的研究成果,有些呢,我确实不太懂,不懂的不能评价,需要慢慢的理解。但我特别赞赏藏策的这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我们天津评论界,出现这样的评论家,我们应该感到欢欣鼓舞。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去要求新的批评家,就像现在那些中青的作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跟子龙、大冯那一代就很不一样。天津的评论界这些年比较沉寂,特别需要一些新的话语的转换,看到藏策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我是非常支持的。希望他能够继续展开这些理论,把一些观点更加细化。我今天来更多的是要表达一种心情,这是藏策批评道路上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向他表示祝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