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奥运真来了,在赛场外拍什么

2008-8-14 10:20| 发布者:| 查看:2168| 评论:0|原作者: 柴 选

  奥运之于俺,只有遥望,俺不会为金牌或某一个激动瞬间欢呼,但俺会随着那些悲情时刻及悲情之外的东西落泪.闲来无事,凑个热闹,为俺就职的媒体闭门造了套奥运的车,担当了一回好久都没有担当的补白角色.

胡同里的篮球兄弟        长江商报  柯 皓 摄

     圣火在鸟巢点燃了,激烈的比赛开始了,企盼了数年的奥运倒计时终于开始了正数的历程……一座座崭新的场馆伴随着镜头的关注拔地而起,一场场热身赛给了不少摄影者以见证奥运备战的机会。当真正的奥运时刻悄然而至时,大部分的摄影人却难以在此时进入奥运赛场,与场内的中外同行们一起见证那些激动人心的夺金时刻,拍摄那些光影变幻的动感瞬间。谁都不否认,奥运时间应该是最好的摄影机遇之一,奥运气氛也应该让摄影者产生更多的激情和灵感。那么—— 

奥运真来了,在赛场外拍什么

拍景观
     看看众多摄影人的博客,最热闹的倒不是那些在赛场内拍比赛的摄影记者,而是拍摄奥运相关题材为乐的广大摄影发烧友。当五环旗和五个福娃形象将北京等奥运举办城市甚至其他一些非奥运举办城市的街头“今朝更好看”,当整饬一新的北京前门大街正式开街迎客,当北京城内的景观灯光全面亮起,一切一切看在眼里的变化在这几天达到高峰。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城市景观,正是摄影丰富的资源,无论是拍大场面还是街头小景,相信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感受。
     笔者8月8日前后在北京街头看到满是拿着相机甚至拍照手机的民众左拍右拍,就连那些发射礼花脚印的特种焰火车也被大家围着拍摄,更不用说街头的各种装饰景观了。这些景观尽管今天看来有些司空见惯,但若干年之后,肯定会成为一种有关奥运的特珠记忆。

拍民众
     毕竟,来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人士只是很一小部分,而奥运更多带来的,是中外民众在这片东方热土上的直接对话与交流。为什么北京市民从前数年就开始学英语,为的就是奥运来临时中外交流的方便。既然街头中外民众齐集,拍拍他们的奥运情缘,拍拍他们因奥运而改变或未改变的生活,拍拍他们对于奥运的向往以及观感,拍拍他们在奥运氛围下的一切行动,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钻胡同也好,上写字楼也罢,普通公众奥运期间的生活,将会成为奥运题材影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看看各媒体这几日来刊用的奥运题材照片,至少有一半并不直接表现赛事,奥运期间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造就了民众的狂欢,也给了更多摄影者以“出片子”的机会,即使是最普通的“扫街”,也会佳作不断。

拍美女
     且不论借机拍美女是不是严肃的摄影话题,谁也不否认美女是奥运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某媒体在足球世界杯之类体育比赛期间就弄过一个名唤《三版》的专版,专门刊登赛场内外的美女照片,说实在的,这样的照片养眼,大家都爱看也爱拍,只要在美女允许的前提下且使用范围合法合理。
     即使是有奥运采访证件的摄影记者,这两天以来拍摄的不管是火炬传递还是其他文艺活动,美女照片也的确很多。对于普通影友来说,街头一下子多起来的各地美女,怎么能不吸引您的镜头关注呢?再说了,在奥运的大气候下,美女的表现一定是最为张扬、最有特色的,光街头时常可见的她们充满奥运情结的妆扮,就足以拍出一组不错的专题了。何况还有“火上浇油”者——湖南的一些摄影组织联合某网站举办以“奥运与美女”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要求含有奥运元素,和女性有关且内容积极健康即可。这样的要求并不难达到,关键就在于摄影者的眼睛如何发现美了。
     当然,美女也有另一种拍法,看看近几个月来各大时尚杂志,有关奥运概念的“大片”已屡见不鲜,那些营业的摄影工作室之类也把奥运概念引入,作为最流行的时尚写真潮流之一。影友如果有条件,不妨也试试找个美女当模特,在影像室自我创意,体验一把拍“奥运大片”的感觉。[FS:PAGE]

拍细节
     拍民众也好,拍景观也罢,甚至拍美女,都可能会有太多的人参与,要想拍得好,恐怕还得靠细节取胜。
     相对于专职体育摄影记者来说,更多摄影人并不直接接触赛场的细节,如果能平心静气,到最不为人关注的地方,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去,拍摄与奥运会有关的细节,肯定能出奇制胜。国外某知名图片社一位资深摄影记者8月8日晚在一出租屋内拍摄的几个孩子坐在高低床上看奥运开幕式的照片就颇有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摄影教师任悦在新浪网开了个视觉点评专栏,专门点评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的奥运图片,她写道:“当年亚运会开幕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年轻的摄影记者刘昕拍了一张照片,叫做《亚运会从墙上走下来》——北京街头的倒计时牌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诸多摄影大腕都在围绕着比赛做文章,她却悄无声息地把一个属于普通老百姓的瞬间给记录了下来。”这就是细节,而且是有着丰富意义的细节。

     被任悦首个点评的照片是长江商报记者柯皓拍摄的。这位湖北来的小伙子拍摄的是一个北京胡同深处的小男孩,据说是班里的绝对篮球主力。虽然这张肖像很安静,但孩子盼奥运的心态却通过采访文字表现得很热切。其实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只要您能进入千家万户,进入民众生活,就能拍出奥运在人民生活中最细微的表现。

拍观念
     有个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家叫翁奋,他拍摄有一组题为《我的奥林匹克》的作品,前几年就开始在画廊里展出了。他用一位女性来演绎射击、铁饼、乒乓球等多个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以体现个人对于奥林匹克的想象和反思。其实,对于奥运会这个宏大的工程来说,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影像来表现的东西,哪怕这种表现十分主观。
     现在,更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拍摄实验影像,是否能对奥运全面关注和了解的基础上,拿出一组具有较强个人风格和思路的奥运题材实验影像呢?其实,许多媒体所用的奥运题材美女图片,就借用了某些实验影像的方式,创意令人叫绝。

拍专题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王瑶年初在参加一项评选时提出“大奥运”的概念,她认为,人文奥运将是摄影人的用武之地:“有不少记者拿不到相应的证件,只有一部分记者能够进入赛场去关注‘小奥运’。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拿到了‘大奥运’的采访证,这个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要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当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时候,我们身在这样一个新闻的天堂,应该紧紧抓住这样一个机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奥运年中国人的状况和中国的变化。”
     拍奥运专题,可供选择的题材有很多,有家国外媒体派了个记者一年多前就到了北京,他在同一个位置每天拍一张表现北京天空的照片,最好的、最坏的、变化最大的天气等都收入他的镜头,当这些照片做成动态演示文件时,不少人才会发现他的这个专题,对于中国治理环境的成效非常有说服力。
 
     当然,奥运期间可以拍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看看街头,到处是拿着相机徒步的人,谁也不想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时刻缺席。不过,比赛马上会结束,后奥运时代的摄影恐怕更值得我们思考。少了许多符号性的东西后,摄影又要回归平常的生活。任悦在博客里借纽约时报做的一个多媒体报道《比赛之后》提醒大家一种思路。这组报道采访了一些昔日赛场上的风云人物,并拍下肖像,然后配上其当年在赛场上的照片,再让他们讲述经历。这些足够生动的做法,您想到了没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