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在线-中国互联网品牌50强

我看全国美展

2006-4-4 12:09| 发布者:| 查看:2400| 评论:0|原作者:窦海军

    赶在千禧钟声敲响之前,第9届全国美术展览的帷幕徐徐落下。把一个美展和世纪之交联系在一起,是为了说明它的重要。看看这届全国美展霸占了中国美术馆所有的展厅;看看每天络绎不绝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漫步其间,你还经常能够碰上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你自然就会感到这个展览的分量。
    全面仔细地评价这次展览,一我没这个本事,二也没太大的必要,下面只是几点较为突出的观后感。
1、 增加了新的种类
    此届全国美展恐怕是历届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了,不但作品多,还增加了陶瓷、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门类,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是一个突破。就这部分作品的质量而言,则给人以准备不足、作品征集不充分的感觉,其很难代表我国这方面的真实水平。这一举措固然是展览花哨了许多,却每添加分量。
2、 主旋律作品口号化
    讲主旋律,不一定就要重蹈"题材决定论"的覆辙和使作品"口号化"。但这次展览中的主旋律作品却明显有着这样的特点,加之展出作品的画幅普遍偏大,会强烈地使人感到一些作者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当然了,也不排除评选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这势必会减弱展览的心灵震撼力。画幅大了,却也空了。其实我们并不应该将主旋律是为艺术的死敌,关键是讲主旋律作品高程政治口号。"美国大片"大多也是他们的主旋律作品,其间弥散着强烈的美国民族英雄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但它却照样让中国人看得津津乐道。
3、参展作者平庸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较深厚的美术家,但此次展览的标签上却很少见这类作者。这不仅降低了全国美展的权威性,也说明了许多美术家已经淡漠了与组织、与群体、与全国美展的关系。总的来说这是好的,是高水平艺术家应有的心态和做法,但也使好作品少了一次与大众见面的重要机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值得美展组织者今后考虑的,否则,全国美展将远不再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最高层次的展示。我想今后的美展运作若不摆脱旧体制的积习,将会很快失去人缘
    总之,第9届全国美展是遗憾大于欣喜,原因可在创作和评选两方面寻找。但这也是必然的存在,它真实地反映了现时期中国艺术的状况,就是人们不需要深刻和厚重,即使有这样的艺术家和作品,也难免被压抑、被排斥。这个时代似乎不大喜欢"忧患"一词了,有朝一日,等《还珠格格》《欢乐大本营》之类的东西真正成了中国文艺的主流,就更不需要忧患了。即使那时再忧患,恐怕也晚点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