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好摄影节的5个理由

2006-4-6 16:50| 发布者:| 查看:1830| 评论:0|原作者: 柴 选

    有署名小步的先生在一摄影媒体上发文,提出《打倒摄影节的5个理由》,但纵观全文,论断似有些以偏概全。笔者不怕浅薄,照其文法,狗尾续貂,套用几句时髦广告语,讲讲《看好摄影节的5个理由》,以与小步先生商榷,供摄影人品评。
    第一个理由:“办好节,为中国”
    我们的摄影人似乎总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外面发生了多大变化好像与己无关。除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次震了中国摄影界的“国际新闻摄影周”之外,鲜有规模较大的国际摄影文化交流活动。大量邀请国外的大师专家们前来,把中国的摄影师和摄影作品推销出去,把人家的摄影经验和理念引进来,似乎也是摄影节应运而生的前提。
    摄影节与旅游开发、形象宣传结合起来,给“当地政府当地人创了不少效益”,充分发挥了社会功用,倒是走出小圈子的另一种体现。正因为摄影节特殊的宣传功效,才会有政府部门、文联等主动去办。一些对摄影节并不感冒的地方主要领导在摄影节后则言必称其好处,而摄影节也成为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至于选形象大使、跟其他节庆一块开展等策划,本身就希望鱼与熊掌兼得,赞助单位和相关部门也想借摄影节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呢。况且美女和山水相伴,民俗与表演相映,摄影爱好者看也看不够,拍也拍不完,起码不虚此行。
    摄影节是个大工程,既是摄影界的大好事,又可利用摄影家的镜头,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乃至淳厚古朴的华夏文明宣传出去,说白了就是在为宣传中国做事。当我们还在就摄影节的些微瑕疵加以批判之时,东邻的韩国却深得其要领,一下子弄出两三个同类型的摄影节来。你说,这摄影节该不该“打倒”?
    第二个理由:“给中国摄影人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份精彩”
    来参加摄影节的国外摄影家、图片代理机构负责人、记者等,常给中国摄影家树大拇指,都说中国摄影界缺的不是作品和人才,而是向外展示的机会,好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作品一经拿出,便惊天动地。有了摄影节这样一个平台,都该倍加珍视才对,有摄影家去年对摄影节颇有意见,但今年早早就预定展位。且不说展览是否“尽是滥竽充数”,就是一些没能展出的作品拿给老外也能立马签约购买,充分证明谁也不愿拿作品到摄影节上凑数。
    通过摄影节,我们不仅认同了国外摄影界和图片市场的运作模式,而且与好多地方都挂上钩,有了联系,不仅为解决中国摄影人的图片出路打开了一扇门,而且对那些渴望中国题材图片的机构来说也是雪中送炭,不然法国摄影界也不会动辄上百人前来参加中国的摄影节。如果参加摄影节的老外越来越多,我们的图片越来越受青睐,再有几位成为签约摄影师,那不是中国摄影人的骄傲么?到时候分析其渊源,恐怕还得归功于这“犯了病似的”摄影节。
    第三个理由:“自从有了摄影节,我们见也多了,识也广了,眼界也开阔了”
不少摄影人似乎很现实,一怎么就提“实惠”,什么能不能减免注册费、现场评奖奖金多少、能卖出几张图片、收入几两银子之类常挂嘴边。如果老盯着这些小事,摄影水准怎么会有大进步,又谈何发展?
    集中那么多展览、讲座、演示和创作活动,让摄影节本身就如超市一般物品丰富,更何况不少活动本身就设在风景名胜之内,还有的摄影节提供免费车辆等服务,交那点注册费有时连门票钱也打不住。观摩优秀作品,与大师和影友交流,随大家边拍边讨论,品味一下当地风土人情,或许还能补上平时最缺的“思想”课,如此,还能说“什么也没得到”?
    那么多摄影节个个火爆,除了中国摄影人数之众,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参加摄影节者对其投入与产出早就心里有数。
    第四个理由:“交流融通,友谊永恒”
    大师级人物轻易不成批来中国,一呆数日更是少见。即便有,像马克·吕布那样的大师在街头拍摄,又有几个摄影人能跟他老人家打照面?可在摄影节上,即便你冒昧与大师们交流,人家也蛮欢迎,更不用说各色摄影人、摄影机构了。要不利用摄影节进行交流,多半是没认识到摄影节的优势。 [FS:PAGE]
有人说大师找不见,图片交易无法进行,大抵不是没找准地方、对象,就是羞于跟人家交流。要真想跟大师交谈,就得充分准备,再跟人家预约。要想找影友聊,展场、酒吧、餐馆,到处都行,三人行还有我师呢。想交易,先得有质量过关的“货”,然后才能考虑谈判技巧等,那些图片社负责人干嘛不呆在“搭好的棚子”里,因为只有在摄影人扎堆处,才能挖出好东西。总之,参加摄影节几日下来,起码比老跟“平常在一块的那几个”聊天收获多。
    第五个理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摄影节太多了”,似乎主办者、参与者和业内人士都这么说。反过来一想,这摄影节要是独一份,你还能看出如许弊病?摄影节也存在着明里暗里的竞争,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有了选择余地,对于主办者来说,也有压力和动力——谁都知道,生存不易。
    摄影节红红火火的背后也面临着挑战:正因为形式千篇一律,才有了专业化、个性化的机会。正因为有的摄影节“像是没有管理员的‘菜市场’”,才能不断改进,否则将自生自灭,被更好的摄影节所代替。但不管什么样的摄影节,只要您能从中受益,那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好猫”。市场经济条件下,摄影节也得讲究优化资源配置,也得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得优胜劣汰。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批评中谋发展,摄影节主办者怎敢懈怠,摄影节何愁不兴?
    当然,小步先生从小处着眼,把摄影节操作上的毛病一览无余地指出来,并声明渴望着“能给摄影人带来实际意义的摄影节”,用意也是好的。但摄影节是项大工程,是个大趋势,如果人人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不主动为摄影节出谋划策,而在其刚起步时便频频“小批判”,即便有此形式,中国摄影界的细碎小步还是赶不上世界摄影发展的大潮流的。
2002年12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