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段岳衡——在传统影像和数码技术之间

zhcvl 发表于 2011-7-8 16:31:23|来自:广东珠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段岳衡——在传统影像和数码技术之间
         面对一幅幅宛若当年美国F64小组以纯粹主义的力量所创造的风景奇迹,面对类似大画幅相机精美的影调结构后面强烈地凸现出来的人格的魅力,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段岳衡是通过佳能EOS—5D数码相机妙手天成的结果。
       摄影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被聪明的人类定义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尽管当时的快门速度不得不因为感光的原因而延长了曝光的瞬间。所以无论是拍摄风景还是记录建筑,是捕捉生态还是凝固人伦,通过瞬间留下的生命痕迹才是摄影的终极价值所在。面对时间的长河,曝光1秒还是1/1000秒,也许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重要的是在这些时间的流逝过程中,你通过快门得到了什么样的生命感悟。阅读段岳衡的黑白影像,让我想到了摄影之外的许多问题。
      风景的拍摄,并非简单地记录自然的景观,也不仅仅是满足于表面上光影形色的唯美。世间万物一旦成为摄影家镜头前面框取的景观,就一定应该留下拍摄者心灵的闪光,否则还有什么创造的价值可言?通过段岳衡近期的黑白风景所表达的意境,可以阅读出其中的一种努力——让视觉运动的力量进入画面,进而通过时间拓宽自然的维度,使真正的风景隐藏在肉眼所看到的风景的背后。也就是说,摄影家对自然的提炼仅仅是一种手段,他不是为了简洁而简洁,而是希望在简洁的后面孕育更丰富的“秘密”。
      然而更令我惊讶的是,面对一幅幅宛若当年美国F64小组以纯粹主义的力量所创造的风景奇迹,面对类似大画幅相机精美的影调结构后面强烈地凸现出来的人格的魅力,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段岳衡是通过佳能EOS—5D数码相机妙手天成的结果。他的实践证明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只要调动了人的智慧,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诞生。因为面对数码技术的挑战,当代风景摄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向——一些摄影家拒绝数码摄影的诱惑,通过中大画幅相机和传统暗房的力量,一点一点延伸快门释放之后的生命体验。另外一些摄影家则早已伸开双臂热情拥抱数码技术的春天,在躁动不安的时代节奏面前唯一可以抱怨的是:数码相机的像素还不能如愿表达心灵的话语,焦灼地等待更新的技术彻底击败传统的银盐胶片……段岳衡则在多年艰苦探索的历程中,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比无数的同行者早一步领略到了创意的快感。
      首先,段岳衡所具备的扎实的传统工艺制作基础,凭借在黑白暗房中磨砺多年的深厚功底,深知如何在黑白灰之间能够释放出多少视觉的奇迹。同时他又通过大胆的实践和锲而不舍的探索,在现代电脑的有限空间中,进退自如地将不到2000万像素的影像调理出足可与大画幅相机媲美的影调空间。这时候的摄影家首先是一位诗人,通过他的作品,奇迹出现了:心里感受到的情感,被巧妙地留在了单反相机冰冷的躯壳之中。
     接下来,摄影家又成为一位智者,充分调动了看似单调的0和1的数字空间,传递出无所不在的华丽诗章。正如著名的摄影家卡波尼格罗这样说过:“在我摄影的这些年当中,我了解到许多事物在我们释放快门之前或释放快门的时候,在底片和照片还在化学溶液中就可以从寂静的层面被理解、观看、被塑造或者被揭示。我工作时保持一种‘用心体会的状态’,一个给予灵感实质的温和空间能净化人的视野。摄影,就像音乐,一定是诞生在难以显现的精神世界里。”这样一种难以显现的精神世界,在段岳衡的风景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却又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
在传统影像和数码技术之间,究竟还有多少种变数,真的难以预料——这也是摄影的乐趣所在!
        段岳衡,湖南人,加籍华裔摄影家,自由摄影人。早年下过放,当过兵,做过记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以前曾获奖无数,这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期待他在具有哲学和禅宗意味的风景世界中,穿越时间到达理想的彼岸,找到更多属于他自己的快乐,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zhcvl 发表于 2011-7-8 16:33:26|来自:广东珠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的安大略湖

    这些具有“西洋范儿”的黑白作品,出自华人之手。画质细腻,影调纯净,充盈着世界为之停滞的空灵,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单纯记录的提炼。
拍摄者用心灵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剥离了现实景象的繁复,仅以黑、白、灰的完美协调,造就了纯净的安大略湖。
段岳衡,这组作品的拍摄者,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拍摄安大略湖达数年之久。其间,经典的浸润、技术的

“搞黑白摄影不仅是拥有一架大画幅相机那么简单,要看经典,更要读懂经典。”
您早年的黑白作品很像亚当斯的风格,是当时有意地模仿吗?为什么?
当我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看到安寨尔•亚当斯原作展时,完全被影调细腻、层次丰富的高品质银盐照片折服。当时只有两种想法:要么从此不拍黑白了,因为大师的作品让你望尘莫及;要么马上开始研究,努力往大师的方向努力。
后来我在加拿大和美国一次又一次观赏到安寨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等大师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影展,我的体会就是两个字“震撼”。那些精美的黑白作品是出色的技巧和艺术直觉的完美结合。
亚当斯的展览和画册,我只要有机会就去观赏和阅读,看和阅读原版作品非常重要。
我也曾去过大师当年拍摄的很多景点,在学习、借鉴中去观察和寻找新的视点。当然,学习模仿是可以的,但绝不等于克隆。
安大略湖作品的风格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安大略湖是北美五大湖之一。我居住于多伦多市中心,从我家到安大略湖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因此,长期关注、拍摄安大略湖对我来说比较方便。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其他摄影师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如果你见到安大略湖,就会发现,其实它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湖,但拍了这么多年后,我对这个题材越来越有感觉,一到湖边,我的心就会静下来,找到自己的感觉。
如何才能拍出这种静谧的湖面?
首先是天气的选择。我会选在云层较厚的时候,或者阴天、雨雪天去拍摄,这样可以避免水面对天空的反光而使画面形成高反差,画面的影调也会显得丰富。时间上,我会选在早晨或傍晚,在低照度柔和的光线下,用慢门拍摄,水面会形成丝绸般的感觉。现在数码单反相机有长时间曝光降噪的功能,我用光圈优先,一般曝光30秒左右,就会形成这种静静的感觉。
多数情况下,安大略湖都是波澜起伏的,慢门拍摄,会去掉湖面上杂乱的纹路和光影。当这些纹路不可避免时,我会在电脑后期通过Photoshop的模糊功能来打造慢门的效果。当然这一招并非适用于所有照片。

快速回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 主题

  • 回复

  • 积分

    11097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